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科学课教学反思有哪些
注重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教学中,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观摩课《热是怎样传递的》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十册39-40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递。
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向四周传递的传递方向。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1个、铝棒1根、热水1杯、火柴1盒、涂蜡金属片1张、酒精灯1个、凡士林等。
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们将用这些材料来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
想试试吗?先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环节:每个桌上都有一根这样的铝棒,你们能想到什么办法把这根铝棒变热?(自由回答) 汇报:①用酒精灯给铝棒加热,一会儿铝棒就会变得很热。
(这方法不错,那你怎么感受铝棒变热了?(手摸)这样好不好?那该怎么办呢?②把铝棒放入热水中。
③拿着铝棒在衣服上摩擦……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现在就请各组把桌上的这根铝棒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小组每个同学轮流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部分,看看有什么感觉?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好开始吧! 问: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铝棒,有什么感觉?(变热) 问:铝棒的热是谁给的呢?(热水) 揭题:好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热可以在物体间传递,那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找到热传递方向 1.热看得到吗?请小组讨论,怎样利用桌上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使我们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
2.开始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3.师介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书上也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办法,打开书第39页请看最下面一段话,自己先读读,然后想想该怎样完成这个实验。
4.师: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学生说实验操作方法:出示课件一)猜猜哪根火柴会先掉呢? 5.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安全小心烫手、正确使用酒精灯用外焰加热、为了环境卫生用过的火柴请丢到不锈钢盘里、注意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 6.开始实验,认真观察,完成实验报告单, 7.(全班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8.结合看多媒体动画(课件二)小结:这是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9.请看大屏幕:如果我们把这根铜棒分成A、B、C三段,这三段温度有什么不同?(板书:A温度较高 C温度较低) 师:根据火柴掉落的顺序,你能用一句话说出热的传递方向吗?(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板书:A温度较高 热 C温度较低 三、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热的传递方向 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下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呢?我们再来进一步研究: 1.在涂有蜡的金属片的中心加热,猜猜哪部分的蜡先熔化? 2.如果在涂有蜡的金属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又会是哪部分的蜡先熔化? 3.各组在金属片上选择一个点进行加热,特别提示蜡油熔化后滴下来会弄脏桌子,该怎么办呢?(用不锈钢盘接住蜡油)小心别被蜡油烫到手。
注意实验中要重点观察蜡的熔化情况,并思考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记录员作好记录,请材料员上台领取一张金属片。
4.生分组实验,教师拍摄个别组的实验过程。
5.全班交流, 师:你们这组是怎么完成实验的,观察了什么现象?拿上实验报告单上台汇报。
师:(在大屏幕上播放)这是刚才同学们做实验的过程,老师用摄像机拍了下来,一起来看看。
问:①他们这组哪部分的蜡先熔化?(中间)为什么中间的蜡先熔化?(中间温度高)周围部分为什么后来也慢慢熔化了?(热传递过去了)?这组的金属片哪儿先熔化?为什么这点先熔化? 6、总结实验中的发现。
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答师指板书) 四、总结: 通过刚才的几组实验我们明白了热传递的一个重要性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特点说出来? 出示课件三:(引读)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设计主要让学生根据在分数应用题里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作为铺垫,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然后通过解题思路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对这类应用题能更好的掌握.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不足之处在于板书设计时没有把关键地方用红笔写出来,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肯呢个不太深刻,...
小学科学《比较水的多少》教学反思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反思这节课较以前的《比较水的多少》也有了比较大的改进。
应该说比以前更加的科学,探究的味道更加的浓厚。
从猜测三瓶水的多少,到比较方法的讨论,再到制作自己的刻度杯测量,最后认识量筒测量。
比以前多了一个自己制作刻度杯比较的环节,弱化了估计液体体积的环节
怎样写好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一、当前小学科学论文,大家最关注什么1.从关注的内容看,分为六大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
其中:课堂教学22篇(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11、教学评价2、环境创设 2 、课型研究1 );课外活动2篇(自编1、教材延伸1);学生学习与评价 8 (后进生1、学习方法1、价值观1、证据意识2、观察能力1、质疑能力1、前概念1、评价1);教师专业发展2篇(兼职教师学习1、学习途径1);课程资源1;教材3(德育渗透、概念、学科整合)。
课堂教学研究最为集中,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研究有11篇(交流、教学意外各2、记录、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现象、纪律、教师指导各1;教学环节或全过程2)。
课堂教学研究对老师来说最为熟悉也最能写出文章来。
对教学的“有效性”探讨是焦点,在题目中出现“有效“两个字的就有7篇,占18.5%。
2.从论文的形式看,分为理论探讨型、实证研究型、经验总结型三大类。
(1)理论探讨型主要从思辨的角度对某一现象或教学概念进行理性探讨,可以包括什么是该教学现象(概念)?为什么会产生这一教学现象(概念)?这一教学现象(概念)的类型、价值等问题的理性思考。
对教师来说,按照为什么研究?它是什么(内涵与外延)?我们该怎么做?的思路撰写教学论文,尤其应深入思考前两个问题。
40篇文章中,一等奖《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非逻辑性对答剖析》属于该类型。
(2)实证研究型论文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访谈、调查或实验基础上写就的研究报告,具体包括调查报告、教学诊断和实验报告三类。
教学调查报告如:《建立科学探究差异研究共同体,改善后三分之一孩子的认知结构》;《蜡烛燃烧的条件—— 关注小学生对“燃烧概念”的相异构想》;《谈学生养蚕上簇率不高的成因及对策》教学诊断如:《基于课堂后测的评课范式》;《基于数据收集的科学课型探讨》;《小学生实验数据作假现象探因及教学策略》等;这40篇文章严格地说,没有实验报告。
(3)经验总结型可分为:经验总结型的论文包括教学策略、实践反思、教学随笔、个案分析等形式。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自身的某些教学行为有成功感,以大量的例证说明事理。
例如:《让“概念”为“探究”掌舵 ——对“科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科学课中促进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小学科学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再实践与反思》;实践反思是指教师从各种教学实践中观察或体验到困惑,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刍议小学科学课的有效记录》;教学随笔的文章一般比较短小、观点鲜明、内容单一,往往根据某一具体事情引发出来的议论。
(做个“无事生非”的老师);个案分析是指选择某一典型教学对象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其学习行为的研究,提出教学对策。
如:《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也谈农村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当前,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的基本情况来看,涉及的研究主题范围比较广,尤其是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与科学课堂教学的深化研究成为亮点。
但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规律研究的兴趣仍显薄弱。
论文的类型比较丰富,然而占主体的仍是经验总结类文章。
二、优秀教学论文的基本特点1.论文的选题针对小学科学教育的热点问题,源于教学实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实。
《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课外活动,做到人无我有。
《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尝试》——德育渗透,人无我有;《建立科学探究差异研究共同体,改善后三分之一孩子的认知结构》——关注差生,做到人有我新。
《《小学科学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再实践与反思》——学生评价,做到人新我实;2.论文的主要论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人以启发,少有“正确的废话”。
如《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非逻辑性对答剖析》;《让“概念”为“探究”掌舵 ——对“科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一文,如果能从个例的研究提升为一类,则能增加文章的分量,因为概括的水平越高,推广就越有价值。
3、论文的例证新颖,引证有说服力,论证有深度,研究成果或教学对策能指导实践大多数优秀的论文具备这一点,特别是《基于后测的评课范式》值得大家一读。
三、论文撰写的问题与建议:(一)选题与标题1.问题:(1)选题过大过宽,例如《科学教育需要均衡发展》,《农村科学教育之我见》;(2)选题追风,如《把握总舵 和谐构建科学课堂》。
人们常说,题好文一半,可见选题是至关重要的。
2.建议:角度要小而新,小题大做。
很多老师为选题犯愁,建议从以下几个视角试试:从行动中选题: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经历;对教学改进的策略:基于前概念的教学;最烦恼的问题:农村小学科学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堂调控;最感兴趣的问题,获得成功的方法,你警觉的现象,震动你的新理念;从别人的研究成果中选题:例如材料设计、情境创设、评价研究从...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有哪些重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申继亮教授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加工,而且需要有情感等动力系统的支持.那么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进行反思呢?我就此粗浅 一点自已的看法.一、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 首先,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以此作为提高都是素质的突破口.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而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次,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而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即要求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点好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已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其原因等进行深思,总是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为什么”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相比之下,如果我们的目的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而没有教师不断的学会教学,学生的学会学习很难保证.第三,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已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总体提高自已.实施反思性教学,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而是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哪个环节的训练,从各个环节的提高从而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比如在某一次反思性备课中,可以专门训练引入这个环节,课前设计几种不同的引入方式,根据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加以鉴定比较哪种引入更适合哪种类型的课程.这种方式使都是水平的提高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点上,既有实效性,又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第四,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都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已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已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已要讲什么内容,为什和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教学反思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反思态度 也许有人会心生疑窦,反思已经是在努力查缺补漏了,何来态度好坏之分?其实,现在的教学反思除了部分都是能自动自觉之外,很多是由于学校的大力提倡,甚至明文规定篇幅字数而写,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寥寥几笔,纯属应付;有的东拉酉扯,反思不到点上;即使有洋洋洒洒一大篇者,也不过是重复他人之言,毫无实际意义和价值.这样的反思,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长此已往,徒费时间笔墨而已.我想,反思贵在真实.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我们自已的教学行为.教学进程完毕.我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与组内的教学老师一起研究讨论,随机刻录即成.千万别把它当成一项任务、一种负担.用心感悟、用心反思,这才是反思的真谛所在啊!第二、反思内容 反思教学内容:要反思这堂课的知识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教学方法是否合理.但是这只能算做狭义反思.那广义的反思指什么呢?个人觉得,反思教学内容固然非常重要,但与之息息相关的教学行为与现象更值得我们深究.比如,我们时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变得功利,特别是低看级的小学生,不用奖品吸引不给什么鼓励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可反思即知,这种现象未必不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无意识的引导造成的.怎样在把握语文工具性的同时给予孩子恰当...
浅谈怎样上好一堂科学课
一、紧紧抓住学科的基本目标去设计教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和内容的目标来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如果思路偏离目标,整个课就错了方向,根据教学的基本思路找训练重点和最有用的训练内容,因此我们的教学实践包括设计每一个环节,选择每种材料,采用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围绕着目标来实施。
“土壤中有什么”这一课,教师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同就会有不同教法。
这一课观察的对象是土壤,这一课的主要目的:“引导学生考虑观察方法”,“并不单纯地为了获得关于这土壤中真正有什么东西的事实性的知识”,前者是主要教学目标。
如果让学生看些土壤,告诉他们里面有什么,有什么……这种教法显然是达不到主要目标的;同样,如果告诉学生怎样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观察,观察要准确细致、全面等所谓“观察方法”,也不可能使学生掌握和通过“理性的方法”。
学生无论是对土壤还是对他们周围的事物,已经感知了不少的事物,获得了不少经验,他们正是凭借这些感知或经验来认识新的事物、解决遇到的新问题的,这就叫“幼稚”。
这里,正是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感知活动,体验到无意感知和有目的地感知的区别,这是最基本的用“理性的方法”观察。
因此,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教法只能采取这样的步骤:先让他们回忆无意感知的结果,找到观察不全面、不细致的原因,然后再让他们围绕一定的目的去感知——观察,获得观察的体验,再将两种不同的感知教学对比,形成观察要有目的的初步认识。
因此,这一课的教法大致是:让学生回忆“我看见了什么”——回忆在什么情况下看见的,结果怎么样——让学生确定明确、具体的观察目标进行观察实践——同时给于实验验证其性质等---对比、总结两种感知的不同情况和结果,体验到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是观察,才能真正做到准确、全面、细致。
其中,回忆和总结是两个关键环节,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丰富和提高“理性的方法”的必由之路。
这样说,并不意味知识和实践活动不重要。
在这里,知识主要是用来整理感性材料,并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的或者主要的目的;进行实践活动本身,也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是收集事实作为整理感性材料的基础。
对于这节课我听过两位老师同时上过,感觉两种不同的方法,都值得我好好学习。
不是因为他们是我的前辈,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其实对于科学这们课,所有人都可以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二、悉心启导,教给学生探究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卷入’科学的发现过程,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就是在教师精心的设计之下,尽量放手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
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
如我看过的一堂视频课《不同用途的纸》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说出一些用纸制作的物品后,就让学生讨论:“你怎么知道它们都是纸呢?有什么办法?”于是出现了“撕、刮、水泡”等方法。
下面的活动才能按其方法一一去探究,在“区别纸与塑料”这一活动时,拿出两块表面上看极像的塑料和纸,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两块材料各是什么?”然后商议“你有什么办法识别哪块是塑料,哪块是纸?”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撕撕看,有的说用水浸泡......真是百花齐放。
接着学生按各自办法进行活动,得出了结论。
这样学生了解和知道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获取的途径,为探究学习不断走向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鼓励学生不断记录与反思将观察、统计和实验结果随时记录是一件复杂而艰难的事情,但对学生的发展是极有意义的,在活动中学生的想法往往是瞬间即逝的,而将观察、统计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就可以将他们的想法进行逐步的实验,还可以将他们的想法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这样学生便逐步学会了反思。
这也是科学课所力图培养的一种能力。
因为仅仅对实践进行操作是不够的,学生需要反思一下操作的经历使他们得到了哪些结论,以及在操作中哪些地方出了问题,或可以有所改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随时做好记录。
四、注重学生的阅读与拓展性研究科学课中的阅读与拓展性研究也是学生所必不可少,学生的阅读与自主性活动可以将他们从所学知识的限制中拓展出来,通过阅读与拓展性活动来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补充的知识,将自己感兴趣而课堂上又无法进行下去,教材中为学生选择了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也为学生的拓展研究提供了建议,因此在科学课本中阅读与拓展知识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确定目标,指导探究,做好记录,注重阅读,上好每一堂科学课。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