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的一线药物与二线药物有什么区别?患者该如何选择?“问上医”用美国家庭医生的智库为您介绍。
结核病(Tuberculosis)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潜伏期为4-8周。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人体除毛发外几乎全身所有组织都可以感染结核病,如肠结核、骨结核、淋巴结核等。但由于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进行传播,因此肺结核的感染率比其他器官高,占人体结核病的首位。结核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后可有全身症状,如疲乏、食欲不振、消瘦、低热等,还有病变器官的局部症状。结核菌侵入人体后具有向全身脏器的扩散性和在组织中的长期潜伏性。结核病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或复发。
结核病的药物治疗
结核病人要早期开始治疗,合理地联合用药,剂量要适宜,并达到要求的时间,这可使患者治愈而很少复发,治疗后结核菌也不会产生耐药性。
1.化学疗法
用化学和生物制剂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又称化学疗法,是现代结核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其它治疗方法均为辅助治疗。化疗是控制结核病传播的唯一有效方法。
化学疗法目前常用的杀菌药为利福平(定)、异烟肼;灭菌药为吡嗪酰胺、链霉素;抑菌药为乙胺丁醇、对氨柳酸钠、氨硫脲;乙(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等只在有耐药病人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