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邓中夏书信
清明将至,缅怀先烈;重拾家书,纸短情长。八集纪录片《珍物·革命家书》将从本月26日晚起在纪实频道与观众见面。俞秀松、恽代英、邓中夏、陈毅、王若飞、殷夫、刘愿庵、孙晓梅等八封革命家书穿越尘封的历史扑面而来,震撼人心。
家书承载情感
《珍物·革命家书》开播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这部纪录片的制片人陈菱和主编许盈盈,请她们讲述了这部纪录片有关情况。这些写信者虽早已辞世,年代也久远,但他们在信中所流淌出的情怀、信念却历久弥新,是今日之“珍物”,能让人体会到“家书抵万金”的珍贵、“长跪读素书”的深情。
图说:殷夫
上世纪20年代初,一个青年给故乡的父母写下一封慷慨激昂的家书,表达了他心系苍生却不愿做官的崇高理想。他就是中国最早的五个共产党员之一、共青团首任书记俞秀松。他写道:“父亲,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之决志进军队是由于目睹各处工人被军阀无礼地压迫,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
国共分裂后,左翼作家殷夫给大哥写了一封信,洋洋洒洒,言辞激烈,毅然绝交。殷夫自幼丧父,是跟随其兄徐培根长大。身为国民党高官的大哥送他进大学,为他铺垫了安逸美好的人生,但殷夫却不满国民党腐败,以诗文为武器投身革命,甚至不惜与大哥绝交:“我站在个人的地位,我应该感谢你,佩服你……你是的确做得和我父亲一般地周到的,你是和一片薄云似的柔软,那末熨帖,但是试想,我一站在阶级的立场上来说呢?你叫我预备做剥削阶级的工具,你叫我将来参加这个剥削阶级的一部门,我不禁要愤怒,我不禁要反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