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稍微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雍正是一个非常勤劳的皇帝,雍正也自称要“以勤治天下”。这并不是他自己自夸,有人统计,在现存的雍正批阅过的奏章就有多达41600件,而雍正在位期间仅仅只有12年零8个月,这就是说雍正每天至少要批阅10件奏章。而这些仅仅只是保留下来的。
还有就是雍正要处理的各种题本更是数不胜数,他做事似乎都是要亲力亲为。
这时候你肯定在想,雍正十几年不出北京城不会就只是批阅奏章和题本吧。
当然不是,雍正这十几年批阅奏章只是最日常的事情之一,他在位期间做的事情比批阅奏章繁琐和复杂的多了。
二
康熙末年,由于是太平盛世,而康熙帝又是宽仁治国,导致吏治松弛。雍正刚刚登基就知道再者“盛世”的繁华之下还是有不少对清政府统治构成威胁的势力。因此他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非常重,不能有半点马虎。
雍正执政后,从整治吏治开始,清空国库的亏空。摆布法令,严查贪污国库的相关人员。在雍正的严厉打击下,不少官吏都因为亏欠国库银两而被抄家,革职。
在雍正的眼里整治下,没过多久,国库的亏欠不仅完全弥补了,还多余出了数千万两余银。雍正的这一做法不仅整治的贪污腐败,还填补了国家财政的亏空,简直是一举两得。
三
同时,雍正根据前朝的经验教训,重新制定了一些制度。比如太监最高不能超过四品,官员不能结交外臣,同时不得干涉内政。
不仅如此,雍正还十分关注百姓的生活。当时社会上根据身份分百姓的等级,分为军籍,民籍和贱籍。雍正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于是下令取消贱籍,把原来的贱民编入民籍。
雍正似乎任何事情都是自己亲力亲为,而这种性格也决定了他的执政风格:不会轻易地相信任何人,只有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才放心。
所以雍正在位期间坚持亲力亲为,不出北京城,一方面是因为他勤于执政,另一方面这是因为他对别人不放心,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