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难的战役是哪场?每个人对历史理解不同,答案也不同,在小编心目中,钓鱼台之战绝对有资格入选,并且都是关乎中原汉族政权存亡而且对世界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战役。钓鱼城之战:上帝折鞭之战,为南宋续命
钓鱼城之战可能并不广为人知,但它的难度绝对是顶级的,其意义更加非同一般,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
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扫除障碍,继承汗位后,于1258年亲率四万大军亲征,试图先取巴蜀,随后与忽必烈等其他三路大军会合,顺江东下直取南宋首都临安。
如果跳出中国版图,把眼光放到世界的话,那么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当时的蒙古帝国达到了扩张的巅峰,黄金家族的子孙们继承成吉思汗未竟的事业,继续着四面扩张与征服。除了忽必烈南下襄樊,蒙哥亲征巴蜀外,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同时开始再一次西征,他的路线是西亚与非洲方向,目标直指埃及。这两条路线如果都进展顺利,蒙古铁骑将直指非洲,统一中原,对于当时的欧亚非各国来说,恐怕将是一场劫难。
1259年2月初,加上沿途来会合的各路其他部队,数量已达到十余万的蒙哥大军已拔除了钓鱼城前的其他堡垒,蒙古大军抵达了钓鱼城下。
二月初三,恼怒的蒙哥汗下达了攻城的命令,黑压压的蒙古大军驱赶着平民降兵在前,向钓鱼城的各个城门发起了攻击,在主将王坚沉着冷静的指挥下,宋军居高临下顽强抵抗。
由于钓鱼城的地理优势,传统的抛石机、楼车、冲车等攻城器具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蒙军只能采用最传统的“蚁附”方式向前攻击,看看下面这张图,你就明白在钓鱼城下,这种进攻方式有多困难。
蒙古大军南征北战,战斗经验丰富,但是打了整整三个月,正面攻击伤亡实在惨重。于是采用其他办法希望打开缺口,敢死队、夜袭、挖地道、潜水,把冷兵器时代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终于攻占了部分外城,先锋汪德臣率领的勇士甚至突破到了内城,但遇到了主将王坚亲自率领的援兵,一番殊死拼杀后,蒙军终因后继乏力,无法再突入,反而被王坚赶出城去,重新堵上了缺口。从此以后,蒙军对内城始终无可奈何。
一转眼,围城已进行了五个月,战斗已经从二月份打到了七月份,重庆炎热的天气使得习惯北方寒冷天气的蒙古将士极为不适应,疫病开始流行。
有人提议,既然打不下,那就不打了,干脆绕过去就行了。从操作上说,这样的办法是行得通的,在防御体系都已沦陷的情况下,小小一个残破的钓鱼城兵力有限翻不了天,只要留下部分军队监视牵制即可。不过蒙哥,大汗的骄傲让他否决了这个提议。
这并不是蒙哥头脑发热,黄金家族向来以军功论成败,作为拖雷后裔的蒙哥在好不容易摆平窝阔台察合台等系子孙,夺得汗位后,迫切需要军功来证明自己,这也是他发动亲征的原因,如果一个小小钓鱼城就能让自己的大军绕着走,他有何面目在其他虎视眈眈的黄金家族成员面前发号施令,这将成为他的污点。
在这样的心理下,蒙哥坚持要攻下钓鱼城,然而现实情况是欲速则不达,连蒙军骁将先锋汪德臣也在劝降时被飞石击中重伤死去。
蒙哥还是不肯放弃,愈发恼怒,甚至忽略了自身的安危,亲临前线督战,终于被飞石所伤,回营后伤重而死。当然,对蒙哥之死,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染病而死,一种是说被宋军炮风所伤,伤病而死。不管到底哪种正确,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蒙哥确实是死了,死在了钓鱼城下,对城内军民来说,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
1259年8月11日,蒙哥大汗在钓鱼城下去世。临终前遗言:“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尽屠之。”
大汗一死,帝国的最高权力顿成真空,元军自然无心恋战,此后二十年,钓鱼城始终坚守不下。事实上,继任大汗的忽必烈后来不得不转变战略,避开了四川,避开了钓鱼城,自中路直取襄阳,这才有了长达六年的襄阳围城战,襄阳最后才在高科技武器回回炮的轰击下陷落,襄阳沦陷,南宋门户大开,都城临安再也无以维持。而临安1276年城陷之后,钓鱼城仍未弃守,直到1279年,宋军在崖山作最后挣扎的前夕,为了保全满城百姓,才终于开城降元。
由此,小小钓鱼城也被称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之处。
而从世界的角度来看,蒙哥汗的意外死亡,使得蒙古帝国最高权力出现真空。西征的旭烈兀,留守的阿里不哥,南下的忽必烈,最重要的事情变成了回军争夺大汗之位。岌岌可危的埃及这才得救,否则,凭旭烈兀之能征善战,马木留克恐怕没有机会将其击败,埃及也将被蒙古铁蹄踏于马下。蒙古大军最后一次西征就这样草草结束,欧洲和非洲被命运从毁灭的边缘被拉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