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绵上旌忠烈
(介子推割股奉君群雕)
绵上,古地名,即今绵山西部灵石东乡旌介村一带,是忠孝贤臣介子推故里。介子推,春秋晋国贵族,“骊姬之乱”跟随重耳(即晋文公)出亡19年,历尽艰辛,受尽磨难,在重耳危难之际“割股奉君”。重耳即位论功行赏,“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与老母隐居于绵山西麓即今介林所在地,晋文公焚林以求,介子推与母相抱被烧死。晋文公非常后悔,在这里对其进行了隆重旌表,“环绵上山中封之,以为介推田”, 并赐其村名曰“旌介里”,取旌表介子推在其故里之意。将与旌介相邻的两个村庄命名曰“记过村”(今集广)“旌善村”(今静升),表达其“以记吾过,且旌善人”之心。将绵上地区命名曰“晋介里”,绵上之山命名曰“晋岩山”,绵上之林命名曰“晋林头”。秦统一天下后,晋国之土成为秦国之地,时值秦二世北巡,地方政府为避“晋”字引发嫌疑,以防其途经于此寻衅滋事滥杀无故,谐音取“静”始将“晋介里”改为“静介里”,“晋岩山”改为“静岩山”,“晋林头”改为“静林头”。而取“静穆升平”之义,改“旌善村”为“静升村”, 取“集思广益”之义,改“记过村”为“集广村”,唯独“旌介里”村名未动,一直到清末为了使用方便才简称为旌介延用至今。
(古绵上今灵石介林)
介子推,其德盛于天下,其行著于乡里,《左传》《史记》等诸多史籍均有记载,他是中华古今史上唯一以山(介山)、以县(介休)、以里(介里)、以村(旌介)、以节(寒节)、以俗(寒食)铭记的古之贤人。
(灵石介林介墓)
(灵石介林子母柏)
(灵石介林忌板)
(《介子推隐居被焚处及祠、墓在灵石》原载中国方志理论核心期刊《沧桑》杂志)
编辑丨韩敏来源丨文化晋中(景茂礼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