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是七七事变,其实不然。这只是我们从教科书里面学到的知识,真正让当时的中国人民认识到全面抗战的开始,其实是淞沪会战。
其实我们纵观整个八年抗战,淞沪会战是所有会战里面最惨烈,中日双方死伤最严重的一次。这一战国军损失精锐兵力20万,日军损失精锐兵力4万余人,不论是侵略者还是抵抗者,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之内死伤如此之大,这都是双方始料未及的结果。
有人说,这一战中国吃了很大的亏,20万精锐部队的伤亡紧紧拖住了日军战车三个月,十分的不值得,如果把这些有生力量留着后面去抵抗日本人,我们的八年抗战也许并不会那么的艰难。
我对这个观点实在不敢表示苟同,因为在我看来,会战虽然中国伤亡比日本要多的多,但实际上日本人是吃了大亏,他们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却掉入了一个战略的陷阱,从此深陷泥潭,失败早已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了。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原因有三点,首先我们先来看中国地图,在中国地图上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特点,淞沪会战之前,日军对我国的进攻策略是由北向南。
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策略,因为日军已经占领了东北三省,而且经营了六年之久,这就相当于他们的一个牢固的大本营,进可攻,退可守,再加上整个华北,华中地区都是一片平原,非常便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展开。我们试想一下,知道当时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实力,中国军队如果和日军在华北华中地区干起来,那几乎都成了日军的活靶子,日军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整个中国的北方。
所以**采取了属下陈诚的建议,把日军的精锐部队吸引到上海,在上海和日军展开淞沪会战,这样就把日军由北向南的进攻策略转化成了由东向西的进攻策略,大家可以从中国地图上看到,日军如果由东向西打,中国军队即使是败退,也是沿着长江往后败退,这中间可不是平原呀,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想在这块地域上展开,那可谓是非常非常之困难。这样就利用中国的战略纵深成功的拖住了日军的现代化机械部队,为后来国民政府的转移以及有生力量的保存都起到了决定性的意义,如此看来,中国已损失20万兵力的代价,成功转移了日军的注意力,把日军拖入了战争泥潭,这是一项非常高明的决策,日本人实际上吃了大亏。
接下来第二点,日本人敢这样大张旗鼓的进攻中国,无非就是觉得**是一个军阀政权,他对当时的中国没有实际上的统治能力。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因为**是打内战出身的,各路军阀虽然表面上臣服于国民政府,但实际上貌合神离,关键时候谁都不愿意出去抵抗日本人。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害怕**把他的军队压上去当炮灰,最后再坐收渔翁之利,其实除了韩复榘之外,桂系的李宗仁也一直有这个担心,但是淞沪会战之后,没有任何一个军阀在对**有任何一点怨言,因为淞沪会战**真的是拿出了自己的老底儿在拼,个人觉得这是**最爷们儿的一刻,因为他在这个时候做到了一个中国人真正该做的事情,面对日本人绝不投降,坚决抗战,这不仅在精神上感动了所有中国人,也使得所有的军阀至少在抗战期间是真心听从他调配的,这就为抗战奠定了一个大一统的指挥中心,当中国团结起来一心一意去抗日的时候,日本发现其实征服中国也是非常困难的。而**利用淞沪会战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团结了整个中国的军事力量,这是让日本人始料未及的,也是他们吃了一个哑巴亏,有苦说不出。
我们在看第三点,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当时的上海是什么地方?各国租界的所在地呀!既然是各国租界的所在地,那么日本人攻打上海的时候,场面是多么的惨烈,他们是怎么欺负中国人的?相信当时的美国记者,英国记者,法国记者等等等等,总之当这件事情成为全世界焦点的时候,各国的记者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情报然后迅速让全世界知道,日本人所有丑陋的行为全都遮盖不住,他们会迅速面临国际上的各种谴责,这样就有可能让中国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我不得不说,这是非常高明的一招,也是**惯用的政治手段,并且这一招也确实让日本在进攻的步伐之上有所顾及和迟缓。因为日本并不能完全无视国际社会的谴责,装装样子还是必要的。
?当然啦,我所说的以上三点是最主要的三点,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和日军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决战,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好处,中国最大的劣势就在于当时实在是太弱了,所以**才不得不要去请求国际上的同情,要去占领地理上的优势,要去统一军阀的抗日决心,果然是大有大的难处啊,我们要体谅他的一番苦心,也要体谅他在特殊时期支撑起那么一个大摊子的不容易,同时,我们也要佩服他当时坚持抗日的决心,历史永远不会抹黑任何一个人,也不会对待任何一个人不公平,我们只能说,在关键的时刻,这个人是可靠的,是睿智的,是让日本人感到恐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