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百家号画桥聊历史,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说话,那么一个人想要把话说到最好,无疑就成了一件难比登天的事。但是张仪显然做到了这一点,他虽然出身卑微,却凭借一条三寸不烂之舌纵横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张仪不仅成功拜在当世俊杰鬼谷子门下为徒,而且出师之后立即一鸣惊人,闻名天下。
随着兼并战争的日趋激烈,七雄并立的“国际”秩序很快被打破。此后各国之间“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蠭[fng]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这里所说的“从横短长之说”,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合纵连横。此时,合纵连横打破了七雄并立的格局,成为各国军事外交的重要主题。先秦典籍《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先秦诸子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纵横家。
纵横家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同样也是最特殊的外交家。他们通过辩才,向各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成为左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纽带。他们本身也建功立业,名垂后世。按照顾炎武的说法,当时“邦无定交,士无定主”。在这样格局纷争、不能稳固统一的情况下,士人阶层可以“择良木而息”,甚至可以“货卖多家”。他们的智慧迎合了当时诸国的需要,各诸侯国也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甚至一些出身贫寒的士子凭借智慧和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执掌相印,左右天下的走向。
张仪、公孙衍、田文、苏秦等著名纵横家,游走于诸侯之间,连横合纵,顺势而为,不断操纵着复杂的天下格局。如今普遍认为,合纵连横军事外交活动发端于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魏国军队在大将庞涓的率领下,一步步走进了孙膑设计的圈套内,最终兵败自杀。
自齐魏马陵战争之后,魏国日益削弱,而相反的则是秦国实力日益强大,东进野心日益暴露,这就势必引起秦与东方国家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与此同时,由于东方六国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冲突,以及东方各国与秦国的矛盾事实上存在着差别,即不同程度的利害冲突,因而也就反映为列国或纵或横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外交关系和军事行动。这就是战国年间合纵连横出现的基本形势,战国初期的争霸战争逐渐发展成为纵横战争的格局。
马陵之战后,魏国在河西之战、岸门之战中连遭秦的打击。面对强大的秦国,魏国不得不调整军事外交策略。岸门之战后不久,魏惠王任命惠施为魏相。惠施提出了“魏合于齐、楚以案兵”的策略,魏国和齐国之间的军事外交活动逐渐展开。惠施建议魏惠王“变服折节而朝齐”,并由田婴策划顺利实施。惠施联合齐国和楚国的最终目的是让楚国消耗齐国的国力,达到“以楚毁齐”的目的,从而坐收渔人之利。魏惠王三十七年(前344年),魏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
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承认魏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惠王并改此年为后元年(前334年)。齐、魏“徐州相王”后,楚国对此非常不满。本来楚国是唯一个称王的国家,齐魏互相称王无疑挑战了楚国的权威。因此楚威王对此愤怒不已,“寝不寐,食不饱”。公元前333年,楚威王领大军伐齐,赵国、燕国也乘机出兵攻齐。惠施作为魏、齐等国合纵的组织者,在诸侯间享有很高的声望。就在惠施大展拳脚的时候,合纵联横的重要人物张仪还只是一介寒士。张仪是魏国人,但是并非名门之后,也不像惠施一样名满天下,因此受了很多苦。但是他坚信自己的才能终有得到施展的一天。
据说他曾经在楚国令尹(即楚相)昭阳门下担任门客,有一次,令尹昭阳大宴宾客,张仪因门客身份也得以参加。然而当宴会结束之后,令尹昭阳发现自己身上佩戴的一块玉璧不见了。在当时玉器价值很高,玉璧更是玉器中的极品,一般富裕的人家都佩戴不起。令尹昭阳认为定是有人在宴会上趁机偷走了,就要搜查是谁偷了玉璧。门客们都一口咬定是张仪偷了玉璧,理由是:“张仪这个人素来贫穷,因此行为不检点,玉璧一定是他偷的。张仪自然不会承认,但是他们已经咬定是张仪所为,无论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后来气急败坏之下,他们索性将张仪抓起来,打了几百板子。张仪被打得皮开肉绽,血流满地。
张仪死不开口,众人也没有办法,总不能没有证据将他打死,便将他放了。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又是心疼又是生气道:“如果你不读书,又怎么会受到这番侮辱呢?”张仪张开口,对着妻子道:“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又气又好笑道:“舌头当然还在。”张仪叹口气道:“只要舌头还在,这就够了。”舌头不只用来吃饭,更重要的作用是说话。有了舌头就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能游说诸侯。舌头就是张仪的立身之本,在将来,搅动天下的不是精兵良将,而是辩士的三寸之舌。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舌头还在,本领就能施展,其他的事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出了这样的事,楚国令尹昭阳府自然是待不下去了,张仪只好另想办法。
在养病的时候,看着妻子为了粮食到处奔波,张仪的心里也非常不好受。有一天,一个朋友从赵地回到楚国,告诉了张仪的一个消息苏秦在赵国发迹了,受到了赵王重用。”听到这个消息后,张仪非常高兴。苏秦是张仪的师弟,他便想到赵国都城邯郸投奔苏秦。凭借两人之间的关系,苏秦定能帮助自己,起码不至于经受那囊中羞涩之苦。看到这里,你们觉得张仪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有什么想法或者其他的观点,可以给小编留言哦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