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世纪,中国对英贸易的每年仍保着持出其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之后,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则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的同时,他们就采取了一种最为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走私一种特殊商品——鸦片。
不久之后,在1840年的时候,清政府与英国之间就爆发了战争,历史上,这场战争被称之为“鸦片战争”。教科书上说:“之所以爆发这次战争,直接原因是因为英国向中国销售鸦片。”但是,很多历史老师们在向学生们讲述的过程中,却没有告诉学生事实的真相。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吸食鸦片已经在清朝上下形成了一种嗜好,每天不吸食,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甚至,当时还有人更把它看作是一种脸面,不吸食鸦片都不好意思见人。当时,清朝的商人,几乎所有都会去倒腾鸦片,不然,外出一次回来根本挣不到什么钱。
所以,在那个时候,英商的鸦片船只每天清晨都会在通商口岸等候他们前来购买,而这些清商们也唯恐去迟了买不到鸦片,争先恐后的,早早的就去岸边等着了。这样的情景,英商们感到很是惊讶,甚至,怀疑他们的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对于当时清朝的富家子弟来说,吸食鸦片是身体和心理上的一种享受,他们并不会担心鸦片的购买问题。而对于民间的穷苦百姓来说,一旦沾染上了鸦片,便会很快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甚至,会出现烧杀抢掠的疯狂举动,以此来得到钱财购买鸦片。
最终,这样可怕的后果,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他们决定把这件事情上奏朝廷,请求皇上禁止与外商鸦片贸易。
后来,林则徐被派去广州处理鸦片问题,但是,这只是禁止鸦片贸易。
其实,清政府目的只是为了防止白银大量外流,出现财政问题,并不是禁止吸食鸦片。“要吸可以,但必须吸自己生产的”,这个观点也受到了当时官员们的认可。所以,禁止鸦片贸易看起来也是比较正确的事情。但是如果还要禁止吸食鸦片,那么肯定会遭到那些烟瘾者的反对。
虎门销烟基本上国人都是知道的,而且,曾经还拍过电视剧,里面的林则徐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这个行为,导致了英商的不满与气愤。
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个行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志气,当时,有人记载:这次销毁的鸦片并不全是强行没收的,很多都是用茶叶和英商换来的,所以,英商也没有遭受很大的损失。从这个做法上可以看出林则徐的智慧。
所以,在这次虎门销烟事件中,英国方面并没有完全和中国翻脸。对这样不合理的违反道德的鸦片贸易,英国方面也表示不同意,所以,这次事件并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最根本原因。但这次虎门销烟事件结束后,林则徐向朝廷上奏,请求朝廷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本身,林则徐从内心就非常讨厌西方洋人。
但英国人得知此事后却极力反对,也许有人会问:咋自家闭关锁国怎么了?又没有招惹你,为何要后来对中国发动战争?事实上,道理并不能这么讲,国与国之间的产品贸易是社会发展的必须行为,可以要求平等贸易,但是,不能拒绝对外贸易,哪怕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也是如此。
所以,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对英国佬来说大清就是欠揍,之后,他们才开始商量是否对中国发动战争,以此教训一下。这个问题,在当时的英国佬们之间讨论的异常激烈,最终主战和主和双方进行投票,主战赢得了支持。于是,一场战争就要爆发了。
英国的船舰飘洋过海来到了广州海岸,但是,并没有迅速开始作战。他们绅士的向清政府递交了宣战书,不搞那种让人猝不及防的龌龊之举。但是,每次被派去递交宣战书的英国人被清政府的炮火击退了回来。
面对这种情况,英国人很是不解,这场仗到底打不打?打的话,对方没接受宣战书,不打,回去也不好交代呀。迫于无奈,英国佬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把战书塞进了漂流瓶,扔进了海中,不管它漂到哪里?只要被你们清朝任何一个人撩到了,那就是接受了宣战。
直到现在,笔者都很好奇:这个瓶子是否真的被谁捡到了。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的也把林则徐革职调离,中国就这样白白失去了一个可以挽救危亡的民族英雄。虽然,国人给他贴上了“民族英雄”的标签,但是,他也是一个大官僚,多年混在官场里,可谓是老谋深算,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也是颇有心机。
其实,这里要说明一下,鸦片在林则徐那个时代,全世界的鸦片贸易都是合法的。在十几年后英国才把鸦片写到了法律之中,认为其是毒品,是害人的东西。但总得说来,鸦片和鸦片战争关系不大,战争名字其实只是为了掩盖当时战争的真正目的。
政治上的反动和腐朽,带来了军事上的无能和腐败辽阔绵长的中国海岸线,长期疏于战备,有边无防。而以林则徐、邓廷桢为首的抵抗派在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虽有决心,有成果,但他们最终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这正如诗人陆嵩之语:“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
参考资料:
【《鸦片战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