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蜀汉运行了近半个世纪后迎来了自己的多事之秋,由于姜维的穷兵黩武,朝臣纷纷上奏弹劾他,让他不敢回朝,率军驻守在沓中,而朝廷内部也是风雨飘摇,诸葛瞻统领的宰相班子无力对付黄皓的专权,蜀国吏治日趋腐败,军力又集中在沓中,内部空虚。同一年,司马昭瞅准了机会,派遣大军伐蜀,不到一年时间就灭亡了蜀汉。
人们将蜀汉的灭亡主要归结于其国力最为弱小,根本原因还是人才匮乏,这么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面,蜀汉不是缺人才,而是却以为能将人才运用得到的皇帝。刘备和诸葛亮掌权期间,蜀汉人才济济是因为他们会用人,蒋琬、费祎等人都是这一时期被发掘出来的,但是到了刘禅时代,他对内宠幸宦官,对外又不能约束姜维,使得国力日益衰落。实际上当年诸葛亮曾悄悄留下了一员猛将,本可阻止蜀汉灭亡,可刘禅却弃之不用,此人就是霍弋。
蜀汉自刘备起就有一个与魏、吴不同的人才发掘模式,那就是培养提拔年轻的官二代,这一方面是受限于人口不足导致的人才储备稀少,另一方面,优秀的父亲生下一位优秀儿子概率很高,这也省去寻找人才的成本,若是从小培养,他们的成就或许远在父兄之上。比如马谡、关兴等等都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不过他们的成就都不如霍弋。
霍弋的父亲也是刘备从荆州带出来的一名优秀将领,当年他随荆州军入川,负责驻守葭萌关,曾以数百壮士坚守城池一年之久,然后还称敌人疲敝之时主动进攻,最终击退了刘璋的万人部队,为刘备拿下成都争取了时间,所以后来他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防守北部与曹魏接壤的众多重要关隘,可惜英雄气短,年轻的他竟死在了刘备之前。
刘备听说霍峻身故,为了体恤他的功劳,不仅亲自去守丧,还收养的他的儿子霍弋,将其放入了宫中与太子一起培养,所以他与刘禅从小就结下的深厚的情谊。接受了皇家教育的霍弋显然比刘禅更为优秀机警,因而得到了诸葛亮的欣赏,后来北驻汉中时,他将霍弋带在了身边,还让他与自己的养子一起巡视军营,掌握基层的军队建设情况,积累带兵的经验。所以后来南中永昌发生叛乱时,朝廷派他出去平叛,结果他一战就斩了贼首的头颅。
霍弋以平乱之功成为建宁太守,还被封为翊军将军,这可是当年赵子龙的封号。后来他又逐步升迁,最后统领了整个南中的军务,接替了马忠的位置。在他镇守南中的十几年间,当地的蛮族都被其真心折服,再也没有发生过叛乱,而他手下的南中守军也是蜀汉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公元263年,当司马昭派遣钟会进入关中时,姜维就察觉到的魏军将有大动作,可惜刘禅不相信,等到魏军进入汉中时才慌忙开始布置防守,远在南中的霍弋得知后也请求率领强卒增援成都,但刘禅以成都已经准备充足而拒绝,实际上他还是对这位发小不信任,怕他此时带兵进京是要作乱。结果邓艾率偏师奇袭而来时,军队都被派去外面,成都防务空虚,吓得刘禅赶紧就投降了。若刘禅能够坚守成都,同时向霍弋求救,邓艾劳师远征供给不足必然败退,钟会主力又被阻挡在剑阁,曹魏此次伐蜀也只能无功而返,可惜刘禅只是个软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