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确实只有4个儿子,分别是赵德秀、赵德昭、赵德林、赵德芳,然而他为何不将皇位传给儿子?最终却传给了自己的三弟赵光义?其中原因且听羽评郡主细细道来。
不妨先介绍下赵匡胤的4个儿子
长子赵德秀:宋史记载,赵德秀是赵匡胤的第一个儿子,贺氏所生,早亡,直到宋徽宗时期才赐名以及爵位。
次子赵德昭:贺氏所生,先后担任要职,而在公元979年,因为受到宋太宗的训斥而自尽,时年28岁。
三子赵德林:早夭,就连名字和爵位也是宋徽宗时期追赐的。
四子赵德芳:公元959年出生,之后担任要职,981年病逝,时年23岁。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赵匡胤4个儿子当中似乎只有2个活到20岁之后,也意味着赵匡胤是可以传位给儿子的,但是为何却传给弟弟赵光义,这其中也有着诸多原因。
宋太祖赵匡胤自黄袍加身,一跃成为九五之尊,公元961年,是赵匡胤传登基的第二年,这一年他和杜太后有一次极为精彩的对话。
杜太后:你可知你为何能得天下?
赵匡胤:应该是祖上和太后积德吧。
杜太后:错!这是因为柴荣将帝位传给幼子的缘故!如果他当时有年长或者有能力的人继位皇帝,哪里还有你什么事!
接着杜太后声称,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都是自己所生,希望以后能传位给赵光义,只有有能力的人做了皇帝,这才是社稷之福。
这一年,次子赵德昭10岁,四子赵德芳2岁,其实单单是家常谈话也无伤大雅,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于赵匡胤,然而这次谈话时杜太后召见了赵普在一旁听从并作证,杜太后写下这所谓的“盟约”,末端署上“臣普记”。
有的学者认为这份盟约是假的,因为普遍认为“斧声烛影”是真的,据说赵匡胤在976年10月份大病,即刻召见弟弟赵光义,两人在房间商议,房外之人清晰可见烛光下的赵光义影子时不时离席,又听见里面有赵匡胤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第二天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
通过这件事,有人认为赵光义是篡位,也有人认为赵匡胤确实是按照“金匮之盟”将帝位传给弟弟。
因为以杜太后经历唐末五代的经验,她看透了王朝更替,尤其是五代的13个帝王,没有一个在位时间超过了十年的,所以为了不重蹈覆辙,这才让赵匡胤立年长的储君,这样才能保证宋朝永昌。
确实,宋太祖赵匡胤在金匮之盟之后,并未立儿子为储君,甚至连王爵都不封,杜太后去世后一个月,赵匡胤便任命弟弟赵光义为开封尹,后来又封晋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照五代制度,这几乎就是储君的标准。
所以赵匡胤不立儿子为储君,很有可能受到了杜太后这份盟约的影响,或者是为大局考虑,然而也有另一种说法,就是上文提到的斧声烛影,赵匡胤大病,弟弟赵光义篡位,有记录说赵匡胤大病时召见的是儿子赵德昭,只是被赵光义事先得知,要知道当时赵德昭也有25岁,完全有能力担任储君,从后面的赵光义登基之后的表现来看,似乎更像是篡位,因为所有危及皇位的人都接二连三身亡。
综上,羽评郡主只是分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你是认为赵匡胤是按照金匮之盟所做还是被弟弟篡位呢?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