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在粤桂边区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下,解放军独立第五团进驻广东、广西交界处开辟新的根据区。当时开展这一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文字宣传,然而独五团团部却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严重缺乏文印器材。
如今这年头,文印器材随便可见,但在革命战争年代,这可是非常稀缺的物资,尤其在边区要弄到文印器材更是极为困难。独五团相关人员无奈之下,只得土法上马——用从当地老乡处采购的桐油,拌上家家户户厨灶中都能找到的锅灰,再把这种特殊的“油墨”涂在纱纸上,就变成了复写纸。
可是,用这种制作工艺极为粗糙的复写纸去复写革命传单,毕竟质量太差、效率太低,远远满足不了解放军开展相关工作的进度和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天,家住广西省上林县安良乡弄容村的农民蓝启芝在与独五团团韦盛的交谈中,偶然了解到这一情况,当即自告奋勇地提出,愿意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个难题。
不过,韦盛团长提醒蓝启芝,当时国统区正处于通货膨胀非常严重的时期,国币失去信用,市场上都是以物易物进行交易。独五团虽然可以批一笔经费给蓝启芝用于采购文印器材,但纸币根本派不上用场。
蓝启芝对帮助自己报了杀父之仇的独五团一直心存恩激,迫切想为解放军作点贡献,当即表示:包在我身上!
回到家中,蓝启芝派儿子和侄儿们挑着一些黄豆分别到上林、隆山和都安三个县城去换取文印器材,但派出去的人回来都失望地说没有文印器材可换。
怎么办呢?蓝启芝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南宁街上有文印器材出售,便决定亲自到南宁市去买文印器材。去南宁倒不难,问题在于拿什么实物去换,而据刚从南宁做生意返乡的邻居黄老爹透露,黄豆在南京并不属于紧俏物资,换不了几个钱。
想来想去,蓝启芝认为腊肉既值钱又轻便,挑腊肉去是最好的办法。他把家里一头准备到青黄不接时换取粮食的大猪杀了,请来制作腊肉的能手蓝常明,熏制出一批又黄又香的腊肉。
9月10日,蓝启芝带着盖有上林县安良乡弄容村公所公章的证明挑着腊肉上路了。他顺利地通过了塘红和洋渡等几道关口的检查,走了400多里,16日晚到了南宁市共和路,找到了潜伏在中央日报社当编辑的地下联络员黄日昌,向他说明来意,一起研究了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
第二天早上,黄日昌带着蓝启芝把腊肉挑到平等街摆卖。蓝启芝放下担子,把腊肉摆开叫卖,真像一个腊肉老板。
这时,一个穿着税警制服的胖子过来问道:“你有摊卖证吗?”
蓝启芝边捺汗边说:“没有!”
胖子税警说:“你没有摊卖证就交摊卖税!”
蓝启芝说:“我刚放担子,一两腊肉还没有卖,哪里有钱交!”
“你没有钱就交腊肉吧!”话音未落,胖子税警已伸手拿了五刀腊肉,不给交税凭据就走了。
蓝启芝心中虽非常愤慨,但好在他还留了一手——他屁股下的箩筐找开,取出更多的腊肉摆了出来。
此时已是上午九点多,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了,不少顾客围过来了。他们看到腊肉颜色鲜艳,气味芳香,争先恐后地选购,不到一个钟头,一担腊肉就卖完了。
蓝启芝立即带着纸币跟黄日昌到兴宁路文具店。文印器材终于买到了。
晚上,黄日昌把房门关起来,从箱子里拿出一叠报刊给蓝启芝:“这些内部报刊回去给韦团长。”
怎样带这些内部报刊和文印器材回去?蓝启芝想了半天说:“我扮成一个卖杂货郎,行吗?”黄日昌立即表示赞同。
9月18日清晨,蓝启芝话别黄日昌,挑着杂货担归心似箭地沿着邑宾公路往回走。
第三天,走到芦圩镇,被宾阳县政府的两个戴着大盖帽、背着驳壳枪的警察拦住了,其中一个猴头马面的说:“检查!”
蓝启芝若无其事地放下了担子。
“什么东西?”
“杂货!”
那警察翻开箩筐看到衣服、鞋子、电池、柑果和两包秘封的长方形的包裹。包裹上面写着:“上林县政府查交王赞光县长亲启 中央日报社 缄”。
警察小心翼翼地问:“这包裹里是什么东西?”
蓝启芝理直气壮地说:“王县长在报社印的重要文件!”
警察无可奈何地挥了挥手说:“走吧!”
蓝启芝回到上林县白纤乡的时候,天色已经快黑了。他把包裹上的字条撕掉,沿着一条羊肠小路来到洋渡河岸上,趁着朦胧的夜幕偷渡过河,到三里乡的一片树林里隐蔽下来,昼伏夜行,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这时,韦盛经团长已经带领队伍转移了,蓝启芝又经过几天几夜的寻找,9月27日终于在北更乡加猛村找到了韦团长,汇报了他购买文印器材的经过情况,把钢板、铁笔、腊纸、墨油等文印器材以及内部报刊送给韦团长。
韦团长又惊又喜地说道:“这么艰巨又危险的两件事,你居然一个人就给办成了,真了不起!”
从此,一批又一批革命传单从独五团文印组里飞了出去,为解放军开辟新的根据区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蓝启芝也成为上林县农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