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诸葛亮否定了“子午谷奇谋”?原因是魏延忽略了一个因素
建兴六年,蜀汉军事诸葛亮,正在自己的军营中紧张筹划,想要趁着春天,举一只奇兵,突袭到曹魏腹地,大破曹魏军队,谋夺曹魏治下城池,从而一步一步恢复汉家版图,图谋复业。
这是诸葛亮一生中五次北伐中的第一次,也是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此时的诸葛丞相倾注全部心血,虽然知道眼前的任务实在艰难,但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直捣黄龙,不复先帝重托。
正在诸葛亮全神贯注地在帐内筹划北伐事宜的时候,门外有人请求进见。得到诸葛亮允许后,门外来客面容恭敬地走进帐内,诸葛亮抬头一看,正是大将魏延。
此时的魏延不可遏止住自己的激动,向丞相陈述了自己偶然发现的一条灭贼奇谋:从此处到长安,有一条鲜为人知的道路,叫做子午道。这条道路人迹罕至,但是足以让大军通行,曹魏一心于正路抵御,绝对不会料到己方从此处进攻。
魏延请命,率五千精兵星夜赶往,攻其不备将长安拿下,那么关中地区都会收进我方囊中。魏延神采奕奕地讲解完自己的计划,期待地等待着丞相的答复。诸葛亮再三思忖,反复计较这个方法的利弊,但是最终让魏延大为失望的是,丞相还是拒绝了他进献的计谋。
时过千年,三国之争早已落下帷幕,诸葛亮鞠躬尽瘁一生,也没能完成先帝遗愿。后人对三国的故事非常关注,时常期望能从中研磨出什么新的变局,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就把视线聚焦在这个未能变成事实的计划身上,很多人认为这是诸葛亮一生的失误,如果依计实行,复兴大业很有可能指日可待,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想法很诱人,但是很可惜,子午谷奇谋,在规划阶段,实际上是没有可行性的,按照期望来讲,价值很低。魏延之所以对此大为动心,完全是因为他只是从为将的角度考虑,没有谋划全局,而且也太过于急功求利,寄希望于万一了。
五千精兵,直捣长安,听起来多么辉煌,可是真正实行了又如何?五千精兵不是小数目,当年昭烈皇帝发动夷陵之战也才两三万人。假如真给魏延五千精兵,他又有多大必胜的把握?会不会把这五千人交代了?
长安城曾经做过几百年的首都,也是关中重镇,城大墙厚,固若金汤。五千人奔袭到长安城的时候,早都已经疲惫不堪,哪怕长安城守军仓促应战,魏延是否有把握将其一举拿下?
长安城是整个关中地区的中心,城中粮草辎重数不胜数,足以支撑几个月,而五千人轻骑前行,势必不能携带过多粮草,一旦被人抵挡住,形成对峙之势,五千人岂不是坐以待毙?
再推而论之,就算长安城被魏延出其不意的拿下了,又怎样?长安就是蜀汉的了吗?五千人孤掌难鸣,而大军此时仍在很远的地方,难以策应。一旦敌方援军来袭,五千人又如何能抵挡得住?最终也不过是弃城而归的后果。
所以说,所谓子午谷奇谋,只是后人的美好的愿景,更是魏延的一厢情愿罢了。魏延只考虑成功之后的荣耀,根本没有从全局考虑,而诸葛亮作为三军统帅,要协调周旋的事情太多了,单单顾忌一头是绝对不可靠的,蜀汉国小民寡,无力和国力雄厚的曹魏长期相抗,一旦失败,则无法回头。子午谷奇谋,是个先天不足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