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号称“礼仪之邦”,自从周公制礼作乐以来,各行各业均有一套独特的“礼仪”,这是出于规范社会秩序之需要。饮食,无疑是礼仪的一门大学问,如何饮食,饮何种食物,与谁饮食等,均大有讲究。所以,饮食绝对不是单纯的吃饭这么简单,而是出于某种利益需要的“聚餐”,这在古代中国最明显,例如大伙所熟知的鸿门宴、杯酒释兵权,等等。晚清时期,一位主帅为了激励将士奋勇杀敌,决定邀请八大将领一起共进午餐,顺便商讨御敌之策。可谁知,当酒过三巡之时,八大将中二号人物一跃而起,当场刺杀主帅,并屠杀主帅亲兵几千人,而后献城投降。可以说,这是晚清最残忍的一顿午餐,几千人命丧于此。
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率13王,20万大军(号称60万),从苏州大本营誓师西征,下溧水,克溧阳,越秣陵关,直接杀向雨花台。在此,李秀成几十万大军与九帅曾国荃吉字营2万病旅(因江南有瘟疫,吉字营非战斗减员多)展开为期44天的精彩对决。此战,曾国荃被击伤左额,鲜血直流,但依然顽强抵挡太平军进攻,其拿手好戏“铁桶战术”再一次爆发出威力。冬季来临时,李秀成大军后勤补给出现问题,只好撤退。紧接着,洪秀全强迫李秀成执行早已过时且压根没可操作性的“进北攻南”计划,让十余万大军去江北挑战野外生存之极限,结果能回到天京的仅一万多,可谓损失惨重。由此可知,洪秀全军事水准实在不咋地,纯属瞎指挥。
“进北攻南”计划失败不仅仅是损失10万精锐这么简单,太平军士气低落,叛徒迭出,诸侯王屡屡投降清军才是最致命的。李秀成好不容易回到天京,却得知自己的大本营苏州形势岌岌可危,郜永狂、汪安钧、周文嘉、伍贵文、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汪怀武等四王四天将准备叛投淮军,献出苏州城,向时任江苏巡抚李鸿章投降。此时,李秀成心急如焚,焦虑万分,于是奏请天王,自己准备去救援苏州,阻止叛变行动。可谁知,洪秀全害怕李秀成一去不回,将自己这孤家寡人抛弃,硬是不同意,一拖就是月余。对此,李秀成再三奏请,洪秀全才勉强答应,但让李秀成交10万两白银,并留下母亲做人质,期限40天,逾期则国法难容,按律办事。遇到这样的主子,李秀成也是欲哭无泪。
李秀成到达苏州时,城外各营垒基本被淮军摧毁,内部郜永宽等八大将叛变之举动越发明显,苏州局势岌岌可危。不过,由于洪秀全“滥封”王,在诸侯之间玩平衡术,李秀成并不能直接指挥这八大将的军队。换句话说,苏州城内的部队不都是李秀城的嫡系,武力解决不了问题。为此,李秀成决定打一场胜仗,以此来激励八大将。可谁知,当李秀成与程学启、刘铭传、潘鼎新等淮军悍将激烈交战之时,坐拥几万大军的陈坤书、黄子隆等却拒绝出兵,太平军再次因队友不配合而惨败。此时,李秀成只好拿出第二招,即是做思想工作,打感情牌,“现今我主上蒙尘,其势不久,尔是两湖之人,皆由尔便,尔我不必相害。”为此,八大将“齐流涕”,纷纷表示拥戴忠王,拥戴天国。
对于八大将的表态,李秀成自然不相信,毕竟他们都是三江两湖人马,并非金田团营出身,不是拜上帝教教徒,革命信念不坚定,压根靠不住。为此,李秀成找来慕王谭绍光(忠王麾下第一猛将),建议他与自己离开苏州,不要留在此地等死。不过,谭绍光这位广西“老兄弟”非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决不向清妖妥协,誓与苏州城共存亡。对于谭绍光的决定,李秀成相当无奈,于是只好与他挥泪作别,还说自己准备去无锡搬来救兵,到时内外夹击,一举消灭淮军。李秀成一离开,谭绍光就成了苏州城的最高主帅,名义上可以号令三军,但实际并非如此。
对于八大将的叛变举动,谭绍光也知道,而且还截获不少他们与李鸿章联系之书信。不过,谭绍光是自信的,认为自己能够让这八大将悬崖勒马,一起为天国战斗到最后时刻,流尽最后一滴血。为此,谭绍光决定邀请这八大将一起来慕王府共进午餐,顺便商讨御敌之策。酒过三巡后,谭绍光开始发言,先大谈太平天国当前所遇到的困难,再谈战胜清妖之可能性、必然性,最后赞颂广西军、广东军忠勇顽强之同时斥责其他部队不卖力,离心离德。
当说到其他部队离心离德时,八大将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深恐通敌密谋泄露,自己会惨死在慕王府上。此时,康王汪安钧一跃而起,直接拿着匕首刺向谭绍光腹部,其他七人也一起冲上去,割下谭绍光首级,一代名将就此死于叛徒之手。
谭绍光死后,其麾下几千亲兵也一同被杀害,而后八大将将苏州献出。但是,这八大将还没高兴多久,就在一次饭局上被李鸿章杀了,实在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