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秦国自秦始皇到秦二世胡亥就灭亡了,但其实并不是,只是胡亥在位三年,没有继承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而秦始皇本身也没有将胡亥当继承人培养,为了替扶苏省心,对胡亥的培养可想而知了,秦始皇心中最理想的继承人是扶苏,但可惜的是扶苏被害死了。
秦二世胡亥继位之时,由于秦朝严格的法制,所以并没有对六国遗族斩草除根,甚至都没有消弱,可以说齐、楚、燕、赵、韩、魏这六国的复国势力极其强大,只是他们一直在蛰伏,等待秦始皇驾崩后就准备起军复国。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事情,其实李斯是被赵高怂恿加胁迫而造伪诏害死扶苏让胡亥继位的,那赵高为何要这么做?这里就要谈到赵高的身世了。
首先,赵氏「赵」姓出自「嬴」姓,据「唐书」记载,上古东夷族首领伯益的第十三世孙造父。 皋陶的十四世孙造父生活于周朝,因为善于驯马和驾车,深深得到周穆王的宠爱,后来因为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乱中及时驾车带穆王回京,穆王就赐给他造父赵城(现时山西洪桐)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代子孙以封邑赵城作为赵姓。所以赵国其实和秦国王室是同宗关系。
赵高此人,出生赵国,本为秦国宗室远亲,而且有据可查的是,赵高家族本是赵国贵族,后来因秦国攻赵,赵高家族被灭,被俘虏,他的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秦朝官府专门设立的收容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隐官,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可以清晰的明白了吧,赵高并不是一个奸臣,他是一个复仇者,如果扶苏继位,赵高还怎么报仇?怎么让赵国复国?所以在赵高看来,扶苏必死。至于真实的赵高是什么人?古人有言,字如其人,赵高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赵高作《爰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赵高。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谓赵高“善大篆”。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大篆》日:“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著有《爰历篇》六章。
如果是一个奸伪妄臣,秦始皇不可能会重用赵高,古代君王都会辨字识人,可见赵高字应该是雄浑大气、笔法恢宏,但可惜秦始皇并没想到,赵高是一个心机深沉的复仇者。
在害死扶苏之后,赵高又害死了秦国顶梁柱之一的李斯、蒙恬等,秦国陷入内乱,再往后,由于赵高有意为之的制造秦国混乱,加上六国复兴势力强大,终于,在有心策划的一起陈胜吴广起义下,各种起义连绵不绝,且势力极强,很多农民军比正规军还强。
在秦国迟暮的时候,赵高命手下害死了胡亥,可怜胡亥,本就不是帝王命,也从未学习过帝王之术,秦始皇给他的使命就是无忧无虑享受荣华富贵度过一生,却被有心人阴差阳错当了秦二世,还被操控起来,赵高在朝廷之上“指鹿为马”,而不敢反抗。
但赵高也无法善终,赵高本想自己也有嬴姓赵氏的血统,准备宣布登基。但这次却无人同意,没办法,将玉玺传给了子婴,子婴是谁?子婴的身世说法众多,但是被广为认同的是扶苏的儿子,子婴生平鲜见于史册,早年经历不详,最早记载其事迹的文献是《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子婴本身贤良,有明君之风,在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听信赵高谗言,准备杀害蒙恬、蒙毅兄弟二人,子婴向秦二世进谏说:“我听说以前赵王迁杀良臣李牧,而改用颜聚;燕王喜暗用荆轲的计策,而违背秦国的条约;齐王建杀他的先世忠臣,而用后胜的谋议。这三位君王,都各自因为改变旧规而丧失国家,殃祸降到自身。现在蒙氏一族,都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君主却要在一时之内舍弃他们,除掉他们,我认为这不可以。我听说轻于思虑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不能广纳众智的人不可以保全君王。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是对内让群臣不能相互信任,对外让战士的斗志分离!我认为不可以这样。”但秦二世不听子婴的劝谏,派人杀死蒙恬和蒙毅。
不久,秦二世胡亥又在赵高的蛊惑下,对大臣以及始皇帝的皇子、公主展开血腥大屠杀,子婴有幸逃过此劫。
秦二世死后,赵高召集大臣告知诛杀秦二世的情况,然而发现群臣和将领们都不支持他,不得不迎立子婴。但赵高也留了一手,声称六国故地相继起事,秦已失去对整个华夏大地的控制权。他说:“秦本来只是诸侯,始皇统一天下,所以称帝。六国各自独立,秦国地方更狭小,竟然以空名称帝,这样不行。应该像以前一样称王,才合适。”故而子婴不该再称“皇帝”,只适合当“王”,并让子婴斋戒,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传国玺。
赵高让子婴继位也不是真的好心,或是放弃帝位,而是为了自己布置好再次夺位,但是子婴不是简单人。
斋戒五天后,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宦官韩谈商量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害秦二世,害怕群臣诛杀他,便假装申张正义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竟与楚国相约,灭掉秦朝的宗族后在关中称王。如今让我斋戒朝见宗庙,这是想在宗庙趁机杀掉我。我装病不去,赵高必定亲自来请,赵高来后就杀死他。”于是,子婴便假托生病,不理朝政。赵高数次派人来请子婴,子婴不去,赵高果然亲自前往子婴所在的斋宫,说:“朝见宗庙有关国事,君王为什么不去?”趁此机会韩谈刺死赵高,并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城内示众。
但可惜的是,留给子婴的时间太短,子婴自继位到秦国被灭,共在位46天,起初还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刘邦进军关中,子婴自知无力抵抗,当时的群臣也都纷纷抛弃了秦朝而投降了刘邦,子婴不得已与刘邦达成协议后退位投降,和妻子、儿子们用绳子绑缚自己,坐上由白马拉着的车,身着死者葬礼所穿的白色装束,并携带皇帝御用的玉玺、兵符等物,从轵道亲自到刘邦军前投降,秦朝灭亡。
子婴投降后,樊哙提议杀死子婴,但刘邦没有同意,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
但是没想到一个多月后,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后,立刻杀死子婴,纵火焚烧秦宫室,并进行大屠杀,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或许这是刘邦刻意的算计,因为子婴在秦人心中威信很高,如果是刘邦杀了子婴,那从此关中便与他无缘,如果他善待子婴,而他也知道项羽肯定回来关中,而且项羽肯定会杀掉子婴,因为秦国和楚国的仇恨太大,项羽杀死子婴后,刘邦正好可以笼络关中民心,进而夺取天下。
秦末,子婴临危受命,是时诸侯并起,六国贵族纷纷复国反秦,秦朝的军事实力已经被联军瓦解,子婴即位时内外交困,秦朝已经不再是那个大一统的秦朝,“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生命只有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所能做的只有四件事——谋除赵高,整肃朝纲,抵御刘邦大军,亡国。
虽然子婴迅速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干和魄力,诛杀了赵高,以图重振秦廷,但大势已去,秦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贾谊、司马迁:“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蔡东藩:“子婴不动声色,能诛赵高,未始非英明主;假使秦尚可为,子婴得在位数年,兴利除害,救衰起弊,则秦亦不至遽亡。然如始皇之暴虐,二世之愚顽,岂尚得传诸久远?子婴不幸,为始皇之孙,贤而失位,且为项羽所杀,祖宗不善,贻祸子孙,报应其果不爽欤!”
历史上,对子婴都是正面的评价,相信如果在位数年,秦国未尝不能重现始皇帝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