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有一位解放军将领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但此人因伤不愿待在部队,坚持要回江西老家务农。他就是被称为“将军农民”的甘祖昌。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120师359旅负责粮食和军械工作,其间多次带领游击队员,神奇地从日本鬼子眼皮底下偷运出大量军火,传为军中美谈。
一天,甘祖昌从群众那里了解到,日寇侵犯到原平镇时,驻在那里的山西军阀阎锡山部未作抵抗就匆忙逃跑,把一个小型军火库也丢下不管了。日寇占领后把这个军火库据为己有,但并未派兵看守,只是一天去巡视几次。
甘祖昌觉得这种情况有机可乘,很想带人去偷袭。为慎重起见,他找了几个家在原丰镇的游击队员,一起化装成当地老百姓,共同混进镇去。
他们来到镇东面的围墻口边,望见相距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孤零零的大堡子,四周没有任何建筑物,目标非常明显。甘祖昌叫几个游击队员警戒,他独自一人走过去仔细勘察,发现面向围墻口的大堡子墻上,有二扇结实的大门,门上锁了一把大铁锁。其他几面既无门又无窗,只是顶端有几个很小的通风口。四周地面几乎都是泥土,石头很少,同时背面是个大开阔地。
勘察完地形后,甘祖昌又和几个游击队员躲在围墙口附近的一个隐蔽处,观察日寇来巡视的情况。他们看见,日寇大约每隔三四个小时派出一支十来个人的队伍来一趟。这些鬼子兵背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穿着一身黄军装,蹬着咯咯发响的皮靴子,排成一行队形,杀气腾腾地走着。到了大堡子门边,望了望门上的锁,就掉头转身回去了。
情况摸清后,甘祖一行立即赶回大车店。第二天他和游击队的负责人制定好了作战方案,向全体参战的游击队员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决定当晚就行动。
半夜时分,他们到达目的地。甘祖昌立即按照已制定的作战方案,派出一个小分队,分两组布置在面对镇子的大堡子两边墻角。将仅有的几支枪全对准镇子通向大堡子的围墻口,其余的人由甘祖昌带着,在大堡子的背面墻脚下挖洞,从洞里钻进大堡子里去。
他们进到里面用手电筒一照,好家伙!横竖装了满满一堡子的木箱子,所有的人都高兴得几乎要叫起来了。甘祖昌赶忙一挥手轻声说道“莫出声!”他吩咐几个人撬开了几个不同的木箱子,发现里面分别装的是步枪子弹和迫击炮弹,还有炸药雷管。没有发现枪支,说明这原是阎锡山的一个弹药库。
甘祖昌心想:弹药也好,这正是部队所急需的。因此他命令大家一箱一箱地往外搬。搬了一会,估计100多人只能拿走那么多,他又命令赶紧撤出,将洞口恢复原样,然后把搬出的弹药运回家。
以后接连几天都去,从第四天开始还动员和组织了大批群众一起参与。敌人却像睡昏了头,始终没有发觉。一直到第11天整个大堡子里的药一点不剩,全搬完了。甘祖昌非常高兴,没想到未费一枪一弹,就在日寇的眼皮底下搬回来一个军火库的弹药!总计步枪子弹30多万发、迫击炮弹1000多箱、炸药300多箱、雷管500多箱。
没过几天,又有群众来反映,说大牛店西边的轩岗镇上也有个大堡子,阎锡山的部队在那里放军火,日寇来了后,阎部逃跑时没有把军火处理。甘祖昌亲率游击队去摸清了情况,得知这也是个弹药库,敌人有看守,但看守不严,同样每隔几个钟头派鬼子兵去巡视一次。
甘祖昌有了前面的经验,这回就更胸有成竹了。他把游击队和群众分成几个梯次,既注意严防被敌人发觉,又井然有序地组织挖洞和搬运。把搬出来的弹药像接力赛似的一段段运了回来,没几天工夫就把全堡子里的弹药搬空了,敌人还始终不知道。
又过了几天,有群众来报,说阎锡山的部队和日本鬼子在忻口打过一仗。双方都有较大伤亡,战场还没有打扫,留有不少尸体和枪支。
甘祖昌一听,又欣喜万分连忙带人去了解,知道情况属实。但听说战场上曾埋有很多地雷,如果不把地雷清除,去那里搜集枪支就会有危险。
怎么办?他最后想出了个好办法——请当地群众帮忙,就地买了名1000多只羊。把羊赶进战场,让羊踩掉地雷,然后人再上去搜集枪支弹药。这办法很灵,结果人未伤亡一个,却搜集到步枪800多支,轻机枪800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