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北魏末年,北方战事纷纷,皇权下移,各地掌握权利的藩臣都想分一块天下,皇帝反而势单力薄,如稻草人一般。如尔朱荣,尔朱荣氏覆灭之后,又出来了一个高欢。高欢北面事帝,当时的北魏皇帝叫做元脩,元脩是高欢一手扶起来的,所以元脩给高欢的一封信中如是说:“生我者父母,贵我者高王”。高欢是皇帝的伯乐,可是皇帝又不是马,哪里能任人驱使,而且高欢也不是霍、伊这般良臣,废帝自立之心早已经显现,聪明的皇帝一定是在考虑如何解除这种隐患。当时的势力基本分为三波,一是西边的贺拔岳,后来贺拔岳被高欢用离间计害死,宇文泰当了首领;二是南边的贺拔胜,这人不能当机立断,以至于贻误战机;三便是高欢北方势力。
当时皇帝也考虑到,如果高欢真的打到了洛阳城,都城应该迁往哪里?说的难听一点就是皇帝应该往哪里逃跑。和臣子们商议的结果是西往长安。关右真宝地也,一旦中原战乱不安,那么关中地区是最好的避难场所,逃跑的方向决定了之后,就要积极联系,多亏西边宇文泰勤王有加,是忠心之人,说皇上尽管来,我保证照顾的您好好地。皇帝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开始试探性地命令,或者说是挑衅高欢,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包藏祸心,究竟是不是真的肯归顺于我元脩。不试不要紧,一试才知道高欢的可怕,高欢口口声声要说为大王锄奸,也就是把关右的宇文泰、洛阳南面的贺拔胜这些绊脚石除去,意思说白了也就是皇上你别拦我,我要把我的对手全部干掉,好让你乖乖做我的傀儡皇帝。元脩毕竟不是傻子,知道你高欢是什么意思,但是苦于没有兵力,只能任由他胡闹。
高欢等不及了,可能他觉得时间越长越容易出岔子,于是陈兵洛阳周围,做出一副将要围攻都城的架势,皇帝吓得不轻,这要是被逮住,哪能活下来?于是携了大臣和妃子西奔投靠宇文泰。高欢一看,自己不能挟天子了,这可不是事儿,就出兵攻占了潼关、华阴,进逼关中,并给元脩写了加急信,信中内容大致是,皇上如果您不回来那我高欢只能另立新君了,毕竟国家不能一日无主啊,您屁股一拍就走了,撇下江山社稷不管了,怎么成?我高欢身为臣子,怎么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呢,我高欢忍痛,宁可负陛下您,也不愿意负大魏的江山社稷啊!大家看,说的是多么情真意切,缠绵悱恻,楚楚动人,但是句句都带着着刀把儿和要挟的口气。翻译过来就是,你个小皇帝翅膀硬了,我高欢不要你了,你爱回来不回来,我另立新君的那一天,就是你元脩的忌日。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元脩不可能傻乎乎地听话回到洛阳,那样无异于自投罗网。所以高欢就真的另立了新君,清河王世子名叫做元善见,年仅十一岁就登上了帝王的宝座。从这一天开始呢,北魏就分成了东魏和西魏,两魏之间自是势不两立,目同仇雠了。
这高欢没有折腾够,自从立了元善见之后,潼关又被宇文泰拿下,还俘虏了将近万人,高欢想洛阳之地西邻关中,南近梁朝,不是一个好地方,所以就定议迁都邺城,也就是如今的邯郸附近。百官哪里有意见,皇帝牙还没长全,更别提意见了。所以几十万户人狼狈奔向邺城,阵势如同逃难。而西魏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西魏的主子元脩也是好色,对象竟是自己的表妹,叫做明月的,两人整天没日没夜,而且一点也不避嫌,宇文泰受不了啊,哪有这样的皇帝,于是就命令手下的人把明月骗出来杀掉了。元脩难受啊,自己爱的人被弄死了,这口恶气怎么能咽的下去。有的时候就想着怎么把宇文泰弄死,只可惜自己力量太薄弱,没办法马上将宇文泰就地正法。
后魏主一天游览花园,触景生情,想起了被宇文泰害死的好妹妹明月,顿时悲从中来,没了游览的性质,纵马便回,可是马儿到了宫门长啸,不肯进入,无论旁人怎么牵拽都不管用,旁边的侍臣提醒元脩,可能有大灾,主子您一定要小心啊,元脩不以为意,晚上吃了饭以后,没过过久,腹痛不能持,再过一会儿,呼吸都已经没了,死时只有二十五岁。可怜元脩辗奔波,最终还是当了傀儡而死,皇帝如何,其实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都会让人心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