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哉风
1943年1月,一个苏联上校将一群憔悴的德军战俘带到斯大林格勒的废墟前,指着吼叫:“这将是柏林未来的样子!”
图:二战经典照片,苏军将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
两年后,上校的话应验了。1945年初,当苏军以压倒性优势击溃德军挺进德国领土后,复仇开始了。
几乎每一个苏联士兵都记得他们第一次进入德国的时刻。第3突击集团军的一个中尉回忆道:“我们穿过一片森林,看到一块告示牌,上面写道:就是这里——可恶的德国!”
图:苏军押送德军俘虏
进入陌生的德国境内后,士兵们好奇的东张西望,看到的景象却让他们怒不可遏。
农村和城镇几乎空无一人,所有能走得动的人都跑了,剩下的妇女老弱躲在森林里,有的村子只有四五个人。苏联人“崇高的复仇”引发了德国史上最大的移民潮,1945年1月到2月,苏台德区、东普鲁士等地大约有成百万德国人逃离了他们的家园。
图:逃离中的东普鲁士平民
但是,房子还在。
整洁平坦的道路,漂亮的石块砌成的房屋,花园有修建整齐的果树。当苏联士兵发现德国农庄的生活水平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后,他们变得暴怒异常。
图:苏军在德国境内
一个第3集团军的政委承认,德国随处可见的富足景象让士兵们非常气愤,他们还憎恨德国人井然有序的家庭生活。一个士兵回忆:“我喜欢用拳头打碎那些排列整齐的坛坛罐罐。”苏军士兵惊奇的发现很多德国家庭都有收音机,还有空心牙签这种苏联人闻所未闻的奢侈品,显然,苏联并非宣传中所说是工人和农民的天堂。德国人的农庄和自己一贫如洗的家乡反差太大,在士兵心中制造了一种混杂着迷惑、嫉妒、羡慕和愤怒的感情。
图:苏联被摧毁的村子废墟
图:废墟中,一个苏联孩子抱着他的猫
一个苏军上尉的日记里记载了一个老工兵对德国的印象:“上尉同志,我们该怎么对待他们?他们过得已经够好了,有充足的食物、家畜、菜园和苹果树,他们还要侵略我们。为了这些,上尉同志,我们就应该掐死他们。”
图:40年代一个普通的德国家庭
愤怒需要发泄,苏军士兵选择了疯狂的破坏。
在东普鲁士,苏军的破坏欲令人感到恐惧,他们将德国人家里的钟表、瓷器、镜子和钢琴砸的粉碎,甚至烧掉能给他们取暖的房屋。
一个女军医的家信中写道:“你想象不出他们烧掉了多少值钱的东西,烧掉了多少漂亮的房子。”
图:苏军进入被战火燃烧的德国小镇
从军官到士兵,都在狂抽德国的雪茄烟,取代自己用报纸卷的廉价马合烟。进入德国后,士兵们每人有特许“五公斤的小邮包”寄回国内,这助长了士兵的抢劫。
那些经营良好储备丰富的德国农庄成了士兵的天堂,他们将奶牛集体枪杀,使之变成牛排,一个士兵写道:“现在我们有那么多的肉、食物和糖,多得我们吃不过来。”
图:进入德国的两个苏联士兵
最令人好笑的是,一些士兵争相把德国妇女的大号内裤套在自己身上,有人套了很多条以至于无法移动。坦克里塞满了战利品,但令人惊奇的是,士兵仍然能挤进狭窄的驾驶舱。
图:两个苏军士兵展示自己的战利品,双手戴着抢来的手表
政委们尴尬的发现,很多士兵都在往家乡邮寄德国明信片,明信片上甚至还印有反对苏联的德国口号,为此,政治部不得不重新给战士们提供干净的信纸。
打仗的时候,苏联士兵非常英勇善战,他们很多人不眠不休的冲锋杀敌,但一旦深入敌境后,士兵的军纪迅速涣散。酒精刺激下的士兵对待德国人毫不心慈手软,放火、抢劫、强奸每天都在发生,一群醉醺醺的士兵追逐一个惊恐的妇女是常见的一幕。
图:1945年,废墟上哭泣的一个德国妇女
最后,苏军疯狂报复的行为甚至让苏军高层担忧,《红星报》的社论提醒道:“部队的各种纪律只能削弱我们无敌的军队战斗力,我们的复仇绝不是盲目的,愤怒也不是毫无理性的。”
图:电影《柏林女人》剧照,进入柏林的苏军
但是,这些话,对于处在复仇模式的士兵们是没用的。他们既忘不掉无数苏联村镇被德军烧成废墟的惨状,也无法容忍德国人超出想象的富足,所以,他们认为现在无论怎么做都是对的。
参考资料:《柏林-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