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从来不乏忠臣良将,更也有不少的汉奸佞臣。而恰恰是这些才构成了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比干的“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一部《封神演义》让我们见识了这位忠贞不渝的大臣的以死血谏,这七窍玲珑心也奈何不了纣王的昏庸无道;而对面的忠臣则是周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辅佐周武王灭无道殷商,建立西周;并辅佐了成王治国,可以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比干
诸葛亮先生的事迹更不用我们过多的赘述,他也更成为历代忠臣的代表。而土木堡之变的巨大帝国之危,于谦以一文人身份,率军民守北京于不到,挽大厦于将倾,让大明王朝续命二百余年,这些人无疑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诸葛先生
可历史既然有如此贤良,便总有阴暗的一面。秦桧的汉奸之名,怕不是有历史,有中国人在便不能洗脱的,岳飞将军的冤死总让我们捶胸顿足。石敬瑭的儿皇帝之名,幽云十六州之殇,也让我们将他们一一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之上。可你知道吗?其实,在石敬瑭对面,后唐末帝李从珂的阵营中却有一忠臣,却也是因“忠言而误国”,没错 ,就是忠臣误国。这又是缘何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李从珂
原来是,在李从珂靠哭拿下这后唐帝位,石敬瑭到也算明白大势,将原来的皇帝,自己的小舅子李从厚的随后全部杀光,这没有了随从李从厚便只得落得一个死字。待处死了 李从厚,这姐夫石敬瑭便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姐夫,有人又有实力,关键是还是在北京(今天的太原),更是与这契丹眉来眼去。
机会并不是没有,在坐上皇位的伊始,李从珂将石敬瑭留在了身边,也好日夜监视。可谁成想这石敬瑭“病了”。身体逐渐被透支,眼看着就“命不久矣”。加之,自己的姐姐一直在煽风。
则隐之心一动,便将这个石敬瑭放虎归山。谁成想却酿成了大祸。眼见这石敬瑭与契丹的耶律德光越走越近,自然是要打压一下,否则便必定是沆瀣一气,同流合污,朝堂不保。吕琦等人建议,将寓居在后唐的契丹王子耶律倍送给耶律德光,同时送美女和宝物缔结盟好,与之结亲,以此达到孤立石敬瑭,瓦解石敬瑭与耶律德光的目的。而且按照当时的形势,作为战略防御方,后唐是明显占据优势的。只要能够瓦解石敬瑭与耶律德光之间的信任,消灭石敬瑭也只是手到擒来。
薛文遇
李从珂一开始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可正当李从珂还在犹豫不决之时,此时的大学士,我们的忠臣薛文遇,却大怒:“以天子的身份,去降低地位,讨好蛮夷,安危托妇人”这难道就是方法吗?李从珂被这番“羞辱”,自然也就此事作罢。其实,薛文遇此言,也不无道理。但是话要分两头,依靠和亲这种事情,实现与外邦相对安稳的政治关系,历史上并不鲜见。
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便接受了娄敬的建议开始实施“和亲政策”。虽然说,这对女子的幸福造成了影响,但在实力尚未成型之前,也是必然的选择。通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更是将匈奴打的远遁荒漠,“漠南无王庭”。而唐朝更是如此,面对吐蕃帝国的强大,641年,李世民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短时间内实现了唐王朝外部的安宁,为大唐盛世更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耶律德光
可惜这薛文遇,虽然是忠臣,这番言语也确实 如此。但到底是不能纵观全局,正确判断当时的实力对比,以至于李从珂也不能再用计谋离间。而另一方面,我们的儿皇帝石敬瑭却舍得下本钱。这幽云十六州之地,都给您。耶律德光自然是很乐意的,从此这偌大的中原腹地再无屏障,游牧民族更能肆无忌惮的入侵。而宋太宗的北伐无功而返,北宋的靖康之耻,又是何等耻辱。
937年一月,李从珂在元武楼引火自焚。至死前,都“我见此物(薛文遇),几乎肉颤,恨不拔刀刺死了他!”。一代帝王,落得如此下场,令人感慨。而薛文遇这样的忠臣,也当真是误国典范。
(图片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必删)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旧五代史》、《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