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韩信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楚汉对峙期间,韩信通过多次战役建立战功,以韩信的才华,在历史的洪潮中,想要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在机会摆在他面前时,他犹豫了,他感恩刘邦昔日对于自己的赏识,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重用了他,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历史走向发展的重要时刻,他选择继续效忠于刘邦改变了楚汉战争的结局!
在楚汉对峙期间,身在北方战场的韩信率兵先后攻占了魏赵两国,而后一鼓作气直击齐国,首都已经失守,于是齐国派出使者前往楚国求救支援。此时正在荥阳一带与刘邦对峙的项羽得到消息后,便命自己麾下的大将军龙且出战,龙且是项羽身边相当厉害的一个人物,由于战功赫赫在战场上自视甚高,不听他人劝告。龙且与齐王会师之后,便商议如何攻退韩信。
有谋士建议说,现在汉军远赴几千里来作战是个外地人,咱们的战士大都是本地人,在战争上肯定会因为有退路而不会拼死抗战,因为就算失败了,他们还可以回家乡,不如直接不战,而是派兵去各个地方告诉流落的将士们,你们的齐王还没有死,现在又有楚军来增援,这样一来。大部分的士兵都会反汉归齐的,但是龙且不屑觉得此种战略就算是赢了也胜之不武,而是选择迎战,结果就是韩信直接用计将楚军的士兵们冲入河中,死伤无数。最终将龙且击杀。
在韩信彻底的占领齐国之后,此时的局面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楚军已经失去了主动出击的能力,也就是说此时韩信占在谁的哪一边谁就会赢,在这场拉锯战中,韩信起到重要的作用,失去龙且的项羽深深的感到恐惧,因为自己的优势已经失去了,思虑再三他决定让使者武涉劝说韩信保持中立。
武涉见到韩信之后转达了项王的意思,愿意三分天下。武涉非常明确的表述了,刘邦有独霸天下的这一个野心,并表示即便你现在这么用心的效忠于他,早晚有一天他还是会向你下手,因为刘邦就是一个无赖。不如在楚汉之间保持中立,继而三分天下,从大局势上来看这是最明智的选择,也是你离拥有天下掌握自己命运的最近的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了这个历史的机遇,将来你的命运如何可就由不得你了,但是韩信拒绝了武涉的这次提议,也正是因为这一个决定,完全改变了韩信的命运。
韩信表示自己曾经效忠于项王,但是一直都得不到重用,不得已投奔刘邦,在汉军中被赏识提拔才有了今天的境遇,如今怎么能背叛汉王呢?最终武涉失望而归。
韩信出身布衣能做到大将军完全是刘邦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刘邦的知遇之恩的确是韩信不愿意背叛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韩信的实力不足以自立为王。我个人认为韩信的实力不足是他最终选择站在刘邦这边的主要原因。
在武涉游说韩信之前,韩信曾派人请求封他为”假“王安抚齐国。当时刘邦和项羽在战场上僵持不下,刘邦接到韩信的请求大怒但迫于形势只得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向刘邦求封暴露了他自己底气的不足,显然他对于自己自立为王成功是没有信心的。
韩信和其他诸侯王不同的是,他没有自己的班底,而且他手下的重要将佐如曹参、灌婴等都是刘邦的人。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的话,韩信始终不过是刘邦的一个高级员工,他不是一个创业者只是一个高级打工者。韩信既然不想创业(自立)那他就没有必要背叛刘邦,毕竟他给刘邦立的功劳最多按道理讲他站在刘邦这边的受益也最大。而且韩信要是自立,他手下的将佐也未必能听命于他。既然刘邦已经册封他为齐王,他又何必冒着玩火自焚的风险自立为齐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