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借钱,很多人可能都会苦着一张脸,原因无他——无论借或不借,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借,或许会伤了彼此之间的交情,以后或许就不好往来。一旦借了,对方要是言而有信还好,到期主动还上,大家皆大欢喜;若是因为各种原因还不上,双方的脸色就不好看了,债主心里不舒服,借钱的人更是老大不乐意,很多交情就这样没了。不过今天子渊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两张借条,却折射出一段令人感动的往事。
▲八路军战士旧照
众所周知,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条件非常艰苦,毕竟国民政府对他们的态度非常暧昧,既要用也要防,所以是不可能给太多物资和装备的。然而日寇又那么猖獗,到处烧杀抢掠,因此八路军战士吃不饱穿不好都是常事,甚至一块馒头都要分成好几次吃。可是再怎么说,打仗总还是要吃饭的,因此就只能从老百姓手中获得补给。
▲八路军借条
当然,作为老百姓的军队,八路军战士们也都是劳苦人民的孩子,肯定是不会强行征收或是从老百姓手中白拿,毕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我军的传统作风。因此遇到钱粮不足的时候,士兵们都会找老乡借,然后打上一张明明白白的欠条,白纸黑字写着是何时借的、借的是什么、借了多少、哪支部队借的。即使老百姓出于感激主动要求无偿捐赠,战士们也会严守纪律,绝对不会白拿的,一言一行展现出八路军的严明纪律和战士们的风骨。
▲民国法币
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一位名叫郭建英的老人找到当地政府,拿出一张纸条,张口就要1100万。这把当时的工作人员着实吓了一跳。仔细询问老人才得知,其祖上乃是山西一带有名的富商,父亲当初为了支援八路军,把自己的所有家产全都给了军队,合计1100万法币。当时军队的长官是位师长,给这位富商打了欠条,虽然师长自己也不知道这个钱什么时候能还上,但还是承诺在战争结束后一定会还上这笔钱。如今老人生活困难,这才找到政府,看看如今还能不能兑现。经过各种方式查证,确定了这张借条的真实性,当地政府最终按照物价变化进行换算,归还其8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也是一笔巨款了。
▲《娄烦县马家庄乡道人沟村公粮簿》
另一张欠条的数额要小很多。这张欠条写于70多年前,内容是“借择石村周模旦谷儿1担,民国三十年秋”,意思是一个叫做周模旦的人曾经借给八路军一担(约100斤)粮食。有意思的是,这张借条并没有保存在周氏后人手里,而是娄烦县在进行全县革命遗址大调查时偶然发现的。经过多方寻找,政府在娄烦县择石村找到周模旦的孙子周区贵、周诚贵兄弟俩,按照双倍标准予以归还,还额外补偿一桶油和2000元现金,一时间全县传为佳话。
▲八路军战士剧照
可以说,正是人民军队豁出性命保家卫国,为老百姓的好日子而流血牺牲,才有了军民情深和百姓们的强烈拥护。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亲密关系,我军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取得最终胜利,并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国家,让我们过上如今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娄烦县马家庄乡道人沟村公粮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