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十万大军似乎是一个稀松平常的数字,比如汉末群雄之一的韩遂,他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随后,韩遂以诛宦官之名举兵造反,聚众十万。而单骑入荆州的刘表不过割据一州,兵力依旧不容小觑。官渡之战前期,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曾向刘表进言,称刘表现在坐拥十万之众,决不可只安坐而观望,必须选择袁绍或者曹操其中的一方进行同盟,否则这两家无论谁获得了最终的胜利,都会对刘表心生怨恨,刘表今后也不能从容自立了。而同为一州之地的徐州也同样可以养兵十万,在陶谦死后,刘备担心诸侯不服,不愿领徐州,是陈登对刘备进行了劝谏,他称可为刘备养步兵与骑兵合计十万,上可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他的这番话才让刘备有了信心,从而接受了徐州牧的位置。
不过上面描述的都是拥兵十万,但在实际作战过程中,出兵十万的例子也有。比如在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建安二十年八月,吴主孙权乘曹操西征之际,亲自率兵十万进攻合肥,只不过孙权多次带兵攻打合肥,都被合肥守将挡在城外,因此,孙权后来有了“孙十万”的雅称。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他在斜谷口率领十万大军北伐。按理说,一州之地可以拥兵十万,那他们有能力出兵十万吗?
在孙子兵法中,有“兴师十万,出征千里”,要“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的说法,也就是说,出动十万大军,至少得七十万户百姓作为后盾,以保证粮草辎重。而在曹叡登基后,孙资称曹魏动用“十五六万人”进攻蜀汉,就要“天下骚动,费力广大”,足见,出兵十万所需财力物力消耗之大。镇守四方需要消耗的粮草辎重不多,因此,如果是拥兵十万的话,一州之地还是有能力供养,但由于补给和后勤跟不上,因此出兵十万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而且即便是所谓的出兵十万,大多也是有水分。在演义之中,我们确实能看到很多不可思议的士兵数量,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战时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号称百万大军南下,而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时则出兵七十万。且不说以曹魏如此强大的国力,是否养得起百万大军,就蜀汉一州之力中仅有的百万百姓而言,七十万大军是肯定养不起甚至凑不齐。因此在演义之中的士兵的数量大多是艺术夸张化的结果。
而且即便在史书中,这样的记载也做不得真。毕竟古代征战时,由于时间紧张,准备不足,因此在兵力上会有所缩水,比如赤壁之战时,拥有大半个扬州的孙权在让周瑜抵抗曹操时,总共也就拼凑出了三万大军。然而在七年后的合肥之战中,孙权出兵十万攻打合肥。但在此之前的七月,孙权还与刘备就荆州问题,双方将士进行了交手,而在八月时,孙权的十万大军就被张辽击溃,就一个月的时间,大军根本没办法从路口调往合肥,因此孙权当时不可能有十万大军。至于诸葛亮北伐时期的兵力也没有《晋书宣帝纪》中所记载的十余万,而应该是东吴张俨口中所称的“战士不满五万”,
笔者认为,拥兵十万与出兵十万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而由于粮草辎重,准备时间等问题,在出兵征战时,士兵数量的记载常常会有所夸张,这也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