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宗雍正
赵立波
雍正登基不久,当确认其父留下的家底只有八百万两的时候,还是有些意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点钱真的是太少了。大清本来工资待遇就低,那么下边的各省市如何运行下来的呢?为此他特意要求全国各地督抚们向其汇报一下各地“陋规”情况,想知道各地的封疆大吏们一年的“灰色收入”到底有多少。山东巡抚汇报结果是,各地巡抚衙门每年接受的陋规达十一万两。河南巡抚汇报结果是:“一年各项陋规,不下二十万两。”
令人意外的是,平素脾气暴躁,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的雍正竟然一反常态,对此并无震怒说:“看到你的奏折我很欣慰,都是真话,一点没有虚报”。在两江总督的折子上批示说:“朕信得过你,再不是负朕之大臣,保管从来督抚不曾奏你如此一个折子,令朕不忍视也。好!真好!”
雍正之所以要对各地陋规进行摸底,是要进行一个叫“养廉银”的工资改革和推行“火耗归公”制度有关。
作为甚至地方实情的雍正,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便知道一个地方政府仅仅靠着一百多两的年薪是不足养活一大家子和一大帮手下的。当时的御史刘子章曾这样说:“每见到知府官员,家口多至三四百人,州县官员家口多至一二百人。”这些都不能离开陋规,一旦全面取消,大清各级衙门迅速休克瘫痪。
虽然着手制度上的财政改革,陋规这一非典型腐败并未得到有效改革,而是愈演愈烈,该涨的工资涨了,各种名义的陋规却越来越多,未能遏制住各种腐败的全面化深入发展。
清宣宗道光
到了道光时期,陋规已经成了危害清朝政治的主要矛盾。上下级各种送钱名义越来越多,官场风气日趋腐坏。本来想有一番作为的道光在听取大臣英和的在整顿吏治从全面取消陋规开始后,道光迅速决定取消自雍正至今百年的这一体制内最大腐败,光是有名的陋规就有几十种,要进一步全面清查,“存者存,革者革,违者议处。”道光这一命令犹如泼进油锅里的水,整个帝国各级政府迅速炸了锅。四川总督首先上疏反对,明确提出,取消陋规,必然会让大清百姓知道政府历年来的非法所得,极端影响政治稳定。接下来,各地反对的上疏如同雪片般飞来,当读到孙玉庭的上疏后,道光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对这道命令后悔不迭,并迅速向全国官员检讨说:“取消陋规,此事不但无益于民生,抑且有伤国体。”并且把取消陋规建议的罪名推给大臣英和,取消了其“毋庸在军机大臣伤行走”,反对最明确的孙玉庭得到表彰,认为他“直言无隐”真是一个“公忠体国”的大臣。
清代衙役
正是这一退缩,让陋规在道光时期成了最大高峰,一个叫张集罄的官员目睹了整个道光、咸丰时期,因陋规的全面覆盖导致了整个清王朝走向全面腐败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当时的总督都是依靠用陋规征缴和收受的财物豢养大批幕府师爷“不肯究心共事,惟幕友之言是听”,陕甘总督“旗员出身,粗能识字,公事例案,阅之不甚了了”、“爱听戏宴会,终日酣嬉淋漓,彻夜不休。”一名官员向张集罄诉苦:“如卑职之候补苦员,亦敬送五百金,否则此官不能做矣。”
有的官员被革职后,在回老家的路上,张集罄看到每天给其搬运财物的人就有六七百名,一连十天才运完。光是服务其家属的奴仆就有三千名之多,在一个地方吃住,酒席上下共用四百余桌,一共五天“实用去一万余金”。而这些消费的钱粮都来自各地陋规支持,为此大清就出现了一个争相去富地做官,“美腴甲天下,每岁陋规多至二十万”《国闻备乘》
张集罄对陋规有着清楚了解,在各地做官,目睹了地方的各种合法潜规则的来往迎送。外官对京官出手最大方,因为“朝里有人好做官”,在给京官送礼,以各种“敬”是合理合法的。陋规的名称也是多如牛毛,有别敬,分别是的敬送,有炭敬,就是取暖费,有冰敬就是消暑的花费等等,明目虽多、本质一个,就是为了“通声气”“保位”、“求擢升”、“以幸提摰”形成彼此官场交接的保护伞和护身符。
清代官员宴饮
陋规除了地方官员自养工作的“编外人员”外,大量就是互相馈送和吃喝消费。“每次皆戏两班,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燕窝烧烤,中席亦鱼翅海参。”有的当地没有,就高价外买,张集罄还总结说:“每次宴会,连戏价、备赏、酒席杂支,总在二百金。”这些还不包括接待后要给的红包。张集罄既是非典型腐败的痛恨者,同时也是受害者。“终日送往迎来,听戏宴会,几乎无日不花天酒地。”最后他算出总账,自己每年用度,连京城炭敬,总在五万金上下,这些还不包括临时借钱和别人给他的帮助。
陋规这一非典型腐败一直延伸到清朝灭亡。光绪元年,同为曾国藩幕僚,时任易州知州的赵烈文就曾指出,当时李鸿章领导下的军队极端腐败,普通兵丁被盘剥严重,而他“合肥公专务养尊处优,不为未然之计,而前后左右无一骨鲠之士,佞谀者进,朴勤者退,凡不急之务,如兴造土木,捐创善堂及官幕、游客或赡家或归榇,或引见或刻书,均勒令营中貲助,甚者嬉游宴饮,挟妓娶妾,无不于焉取之。”赵烈文认为,清军腐败,战斗力减弱,李鸿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淮军创始人李鸿章
赵烈文感叹军队的一些军官已经不要头衔,而想要去地方做官,于是就要结交联络人脉,办公薪水仅足日用,不得不设法渔猎,将习巧宦,而士有离心。最后赵烈文感叹:“当此海疆多事,隐忧甫切,奈之何哉!奈之何哉!”《能静居日记》此后不久便辞职归乡。可以说赵烈文看到的是当时李鸿章领导下的军队腐败不堪作战的实质。
整体看来,清朝的腐败是源于体制内未能解决的急务,最后干脆放手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整体沉沦,其在近代被侵略最苦,打击最惨,与腐败有着诸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