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小说中的人物,他有上天入地,辨别妖魔鬼怪,保佑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本事。那么,孙悟空是小说虚构的人物,还是真有其人。就文学艺术的人物形象塑造,应来源于生活,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鲁迅先生说过,他在塑造人物中采取“杂取种种,合为一个”的方法,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的角色。因此,孙悟空这个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
俗名车奉朝,法号悟空
据《泾阳县志》记载,车奉朝,京兆云阳青龙乡向义里(今陕西省泾阳县嵯峨山下云阳镇)人,生于公元731年,随母车氏之姓,其母系北魏皇室鲜卑贵族拓拔氏后裔,天假聪敏,志向高远,孝悌居家。时年二十岁出头的车奉朝,以皇命在身给了他实现抱负的机会,使他成为大唐出使西域的一员,他感到无比自豪。奉唐皇之命,毅然含泪叩别家中年迈的父母和新婚不久的妻子,踏上了出使天竺的漫漫征程。
艺术形象中的孙悟空
本名车奉朝,唐朝名僧,法号悟空。据说悟空是后魏拓跋氏关系疏远的后裔。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西安,回来时在西域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关于“孙悟空兄弟”合葬墓的问题
近来,考古学家在福建发现了关于“孙悟空兄弟”的合葬墓事件。据说,墓中还发现了“定海神针”。“齐天大圣”竟然还有一个弟弟叫“通天大圣”。
合葬墓
孙悟空是小说《西游记》中的传奇人物,他神通广大,武艺高强,原本只存在于作家的笔下。但不可思议的是,考古专家在意外发现了一座“孙悟空”的坟墓,而且还是兄弟合葬墓。
孙悟空兄弟的合葬墓位于福建省顺昌县城西北部的宝山主峰上,墓碑立在高出地面0.43墓台上,合葬墓宽2.9米,深1.3米,两块墓碑从左到右分别是“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与古代以左为尊的习俗相符合。
墓左齐天大圣,右通天大圣
在齐天大圣的墓碑上刻有“宝峰”二字,而通天大圣的墓碑上没有刻字,说明弟从兄意的特征,除此之外,齐天大圣墓碑的装饰图案也比通天大圣墓碑的装饰图案更加精细讲究,内容更丰富,从整个墓地的侧面来看,像一个龇牙咧嘴的猴头。
由此,考古专家判定庙内的两块墓碑应该就是孙悟空兄弟的合葬墓,那么有人就会说:那个时候,吴承恩都还没出生,怎么可能有“孙悟空”或“齐天大圣”这样的称呼呢?
原来,在明初蒙古族戏剧家杨景贤撰写的《西游记》杂剧里,有着这样一段孙悟空的自白:“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由此看来,人们称呼孙悟空“齐天大圣”实际上应该是孙悟空他哥哥的,而孙悟空本人的称号应该是“通天大圣”,而吴承恩写小说时,将孙悟空兄弟姐妹五人的本领,以及他哥哥“齐天大圣”的称号全部都放到了孙悟空一个人身上。
西天取经
并且,《西游记》的故事自唐代以来就一直开始流传,到了宋代,《西游记》故事之中的人物名称也基本定型,所以宋代的人们修筑这样的合葬墓并不奇怪。
著名考古专家胡教授称:孙悟空墓出土的石碑已经鉴定出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瘊状灰石,这种石灰石要经过几亿年才能形成,如果要造假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在主墓室之中,专家们还发现了一根锈迹斑斑的铁棒,经过严格的鉴定,专家认为这根长圆形的棍子就是传说中的寒冰神铁,纯净且相当珍贵,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定海神针”。
墓中发现的铁棒
专家表示,在闽北闽东保存下来许多齐天大圣庙宇,但以原型为膜拜对象的并以神墓形式保存下来的遗址只有这一处,孙悟空兄弟合葬墓的发现对于研究《西游记》故事有重大的贡献。
另外,小编顺便多一句嘴,真实的悟空,原名车奉朝,唐僧人,他作为大德高僧在大唐云游释经讲法,来到长安护法寺,度过了他最后的岁月,于公元812年圆寂,后迁葬于家乡嵯峨山上,终年82岁。此悟空是不是《西游记》小说中的彼孙悟空原型,不好说,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