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这个人,妙得很。
要说历史上有名的诗人、词人,基本都专于诗词的创作,像杜甫“借问别来太瘦生,总是从前作诗苦”,更有贾岛孟郊“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锤炼推敲,就连文武双全的辛幼安,除却壮志报国,也是专于作词,然而东坡却不一样。
东坡这个人,词写的绝,书法写的妙,画作的好,就连做饭也是一把好手。
细观东坡的一生,出生世家,早年进京应试,名动京师,后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从此东坡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但就是在这样跌宕起伏的命运里,苏轼写出了只有人们想不到,没有他写不出的人间绝句。
公元1074年,苏轼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有其弟苏辙命名“超然台”,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意。
公元1076年,苏轼登超然台,见眼前春色烟雨,忆往日桑梓亲朋,一时触动,写下了《望江南·超然台作》:
上阙写眼前暮春之境,下阙写乡思,若只是如此,与其他的思乡之词套路并无不同,妙就妙在最后一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东坡这个人是个典型的乐观派,虽然命途多舛,却能很好的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一句“诗酒趁年华”,每每读来,总觉极好、极好。
这一年的中秋节,苏轼酩酊大醉,望着天上的月亮,想起了弟弟苏辙,“一不小心”就写出了那首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无人不知,无人不解,我在此就不赘述了。
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年头,在与朋友春日出游的途中忽逢大雨,朋友深感狼狈,苏轼却泰然自如,缓步而行,不久后天放晴,苏轼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相信很多人都把“一蓑烟雨任平生”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这首词绝妙之处不在于它的用词造句,而在于词中所表达的遇到挫折时内心的勇敢与豁达。东坡是个参透生死的人,所以在沉浮不定的人生面前,他表现出非常强大的适应能力,这种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令人震撼。
同年东坡还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赤壁赋》,后人根据东坡两次泛舟赤壁的时间(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两篇没什么好说的,字字绝句,请全文背诵!
1084年,苏轼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途径安徽泗县,与友人同游南山时,写写了著名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最是书香能致远,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首记游词,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游玩途中的清茶野餐,以及内心的欢愉。“人间有味是清欢”寄寓着作者清旷、娴雅的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这一年,苏轼与友人同游庐山,写下富含哲理的《题西林壁》:
这首诗言浅意深,以物寓理,可谓妙哉妙哉!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最坏的年头,被贬最远的地方,看最好的风景,吃最好的食物,即便做好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打算,也要“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然无论他在何时何地,看怎样的风景,有怎样的情绪,提笔一挥,便是人间绝美之句:
——当他被不断贬谪,感叹人生无常,写下的是: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当他怀念亡妻,内心悲痛时,写下的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当他被贬海南,在古时几乎是“天涯海角”偏远贫寒之地时,仍能随遇而安地安慰亲友: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他与友人分离,痛饮大醉时,安慰朋友道:
“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
——这个男人即便是路上渴了,去问人家要杯水喝,写下的词也是绝美: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春日看杨花,心有所觉,也要写下感叹: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偶尔“小公举”,看到雪白梨花,想到这纷杂的世俗人生,不免心生感叹: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
——噢,对了,酷暑炎热,好不容易下了一场雨,内心好痛快,也要写一写: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当他写春夜短暂,月冷花香: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
——当他劝诫友人珍惜时光,努力作为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总而言之,只有他反抗不了的贬谪,没有他苏东坡写不出的人间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