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三位诸葛姓氏的人物最为有名,分别为兄诸葛瑾,弟诸葛亮以及从弟诸葛诞,这三人被后世史学家称之为“龙虎狗”。其中,诸葛亮和诸葛瑾为亲兄弟,而诸葛诞只是同姓族人,血缘关系比较远,知名度也低于前两位。但本文的主角恰恰就是诸葛诞。
诸葛诞的父亲无从考证,相比于诸葛亮和诸葛瑾官二代的身份,可谓是草根出身。他成年的时候,他的两位族兄一个是蜀国丞相,一个是吴国大将军,按理说,他随便攀一个关系都能少奋斗几年,但他还是毅然选择了最难的路。
在魏国,最初的他只是尚书郎,直到一次偶然的事让他平步青云。当时的仆射杜畿带他测试新船的性能,结果遇到风浪,翻了;领导和自己同时掉到水里,诸葛诞没有犹豫,让兵士先救杜畿。这事让当时的魏明帝颇为赏识,直接把他越级提拔为御史中丞兼尚书。
后来,魏明帝去世,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此时已经颇有实力的诸葛诞自然成了两边竞相拉拢的对象。司马家族和诸葛诞当时还是亲家,但这对诸葛诞的政治立场影响不大,因为他对双方都不太感冒,这也为后来司马昭和诸葛诞的互相猜忌埋下了伏笔。
正始十年,司马懿趁着趁着曹爽陪皇帝到高平陵扫墓之际,发动政变控制了京城,从此,曹魏司马氏一家独大。
此后,由于不满司马家族的统治,曹魏淮南地区相继爆发了两起叛乱,分别是征东将军王凌之乱和毌丘俭、文钦之乱。但都被司马氏摁了下去,有意思的是,诸葛诞在平定的过程中出力甚多。但是,后来他才想明白,朝中有威望的对司马家族有威胁的人都死了,此时,自己不就成了司马氏的眼中钉了?
越想越不安,为求自保,诸葛诞在淮南招兵买马,聚集数千死士,还以防御东吴为由向朝廷借兵十万。此时,司马昭刚刚掌权,一眼就看穿了诸葛诞的伎俩,决定调虎离山,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入朝任职。去就是死,甘露二年,诸葛诞发动叛变,拥兵十八万据守寿春。
可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朝廷也不太现实,诸葛诞就把儿子当人质送到东吴,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对于掉馅饼的事,东吴朝廷上下自然喜出望外,不仅以当初投靠东吴的文钦领兵三万来支援,还提前加封诸葛诞为左都护、青州牧等一系列官衔笼络他的心。
对于诸葛诞坚守寿春,司马昭采取的的策略也很直接,二十多万大军把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却围而不攻,围点打援。结果只有文钦的部分东吴援军趁魏军立足未稳得以进入寿春城,而外围的东吴援军几度被击退,不得已退回建业。寿春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但是,城中的诸葛诞却很高兴,寿春一带每年都下大雨,淮河水都能涨到城池附近,到时候城外一片泽国,司马昭不战自败。但是,天公不作美,自从司马昭围城开始,旱的一滴雨都没下。
眼见城中粮草越来越少,诸葛诞的得力部将蒋班等人主张东吴援军来的希望已经不大,应当趁军心未散之前突围。但诸葛诞更倾向于文钦的固守待援,蒋班一气之下出城投降。
而后,围绕下一步的计划,诸葛诞又和文钦出了矛盾,文钦主张遣散部分兵士解决缺粮问题。但诸葛诞觉得此举是削弱自己投降的资本,双方争执不下,结果就是诸葛诞斩杀文钦,导致文钦两个儿子投降。这两人在当时可是名将,没了他们,诸葛诞成功的希望近乎为零。
甘露三年二月,寿春城破,诸葛诞死于乱军之中。他培养的死士全部被俘,却无一人投降,临死时都高呼“为诸葛公死,不恨”。至此,曹魏完全落入司马氏手中,从而开启了统一三国的道路。而诸葛家族对司马家族的最后一战也以失败告终。
昔日诸葛亮和诸葛瑾与司马懿恩恩怨怨,直到两位族兄去世,诸葛诞接过反司马氏的大旗,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也不是诸葛家族三人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