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扫荡六合以后,曾大肆东征西讨,首先向北方的匈奴开刀,十几万大军北击匈奴。这次征讨匈奴也收获颇丰,一劳永逸地铲除了大秦帝国北疆一代少数民族对华夏王朝的侵扰和威胁。扫荡匈奴以后,秦军借新胜之军威跨过整个中原南讨南越,而征南越的战争远比讨匈奴的战争规模要大得多,出借调讨奴之军全军南下外,另从中央调集部分军队协同出击。有文献记载,当时齐聚南越的各路集团军,共达50万之多,大秦帝国可以说是倾巢出动。这就不免让人犯疑,为何泱泱大秦帝国要对一个小小的南越国如此重视?而在征讨南越之后陈胜吴广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秦帝国一时间烽烟四起,各路平叛军按下葫芦浮起瓢,秦国兵力捉襟见肘之际,为何岭南方向五十万的讨越大军依旧按兵不动?实在是疑点重重。
要了解讨越大军为何按兵不动,就得先了解秦国为何举全国之兵征讨南越。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经两次征讨南越。其中首次征讨就铩羽而归,并且损失惨重,不仅损耗大量兵力,就连主帅都折在南越的战场上。心高气傲的秦军将士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再加上秦王嬴政也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
首次南讨失败以后,秦始皇便紧锣密鼓地准备第二次讨伐,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任赵佗、任嚣为主帅,兴兵南下征讨南越。此次对越作战较之上次兵力更精、粮草更足、装备更好,可谓下足了血本。效果也十分显著,开战伊始秦军势如破竹,一路摧城拔寨。然南越人并没有失去斗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由于南越地区山林茂密,当地人借助地形的优势在山林中跟秦军进行游击战。虽然骁勇善战的南越人给秦军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但毕竟无法改变整个战争形势,秦军顺利地平定了岭南地区,建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三城。征服南越之后,秦军顺势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化传播到了南越,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南越人逐渐归顺了秦国。讨越之战虽然最后以秦国的胜利告终,但这次战争耗时四年,就算消灭南越的正规军之后,还要与地方武装进行巷战,再加上文化上的教化,秦国的五十万大军在南越整整镇守了四年之久。
就在关键的四年里,秦国大地烽烟四起,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如薪薪之火,成燎原之势在中原大地上蔓延。镇守南越的五十万秦军迟迟不出兵驰援,而这五十万将士绝大部分是秦国本土人,他们的亲朋好友在中原大地接受着战火的炙烤,而他们却身处南越隔岸观火。不仅如此,主帅赵佗在镇守岭南的同时,还分兵广西,在广西各个关口修筑城墙,为南越地区打造了一道固若金汤的军事防线。此等怪异的现象着实让人费解,但仔细一想答案似乎呼之欲出,作为一个领兵在外的主帅,起初没有得到撤军驰援的命令时,是绝对不敢轻易撤兵的,随着中原战事吃紧、局势骤变之后,赵佗坐拥几十万大军,难免会生出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就算不能入主中原,凭借其在广西修筑的坚固防线,足以阻挡南下的叛军。自己至少也能做一个偏安一隅的土皇帝。当然这只是猜测,证据也只有赵佗修筑广西防线这一事实。还有一种猜测认为秦始皇南征南越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而秦始皇命令赵佗不找到仙药就不要回来见他。不管赵佗为何不驰援秦国,在客观上,赵佗的几十万大军坐视不管这一事实加速了大秦帝国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