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众所周知是清朝最大的贪官,被抄家的时候搜出的资产相当于当时十五年国家收入的总和,但同时他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还是个著名的大帅哥。和珅的出身很普通,后来能成为乾隆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主要是依靠个人能力奋斗出来的。和珅年轻时就通读四书五经,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这在当时八旗子弟中,算是非常出类拔萃的人才了。据说接见英国使臣的时候,和珅也能做简单的翻译,这个可是一般人比不上的。但在和珅之前的朝代,可有几个牛人是真正的翻译大师。他们不唯利是图,也不取巧钻营,他们有的是吧这样行当做自己的爱好或理想,所以才能做的那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的了解释道安
(公元312—385年)东晋时高僧,翻译家。本姓卫,常山抚柳(河北冀州)人。是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东晋高僧。释道安在朝廷的支持下首创译场制度,采用“会译”法来研究翻译。他主张严格的直译,并总结汉末以来的译经经验,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理论,指出五种使译文失去原来面目的情况和三种不易处理的情况。
释道安7岁开蒙读书具有超强的记忆力,读两遍就能背诵,乡邻们都感叹不已。12岁时出家为僧。神智聪明,但形貌却非常丑陋,不被师父所看重,只能去干些体力活,一直干了3年。他吃苦耐劳,勤勤恳恳,毫无怨言,笃性精进,持斋戒精严。几年之后,才请求师父给他经书读。师父给他《辩意经》一卷,约有五千字。道安带着经书下地干活,利用中间休息的时间读经。晚上回寺院后,将经书还给师父,并要求再换一部,师父说:“昨天给你的经书还没有读,怎么今天又要?”道安回答说:“昨天的那部经书我已经会背诵了。”师父感到很惊讶,却并不相信。但还是给了他《成具光明经》一卷,有近一万字。道安又是带着经书下田干活,利用休息时间阅读,晚上回来时又还给师父,师父拿着经书,让他背诵,他竟然背的一字不差,师父大为惊叹,从此对他另眼相看。
当时学佛法的人,多是墨守成规,道安感叹道:“为众人所推崇的佛学大师们虽然已经去世了,但玄妙的义理还可追寻,应当穷究幽远,探索微奥,使我们后人能够理解佛学的真话。”于是道安开始游方问学,访学佛门经、律。
当时,在佛教刚传人中国时翻译的一批经书已流传很久了,但这些译本都有很多错误,致使道安感到这些经书中有许多内在的东西还没有被人理解,每到他讲经时,只是讲解大概意思。道安钻研佛典,钩深致远,他所注释的《般若道行》、《密迹》、《安般》等经书,共22卷,他在注释这些经书时,认真地对待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挖掘出许多内在的含义,妙尽深旨,文理会通,使经书的内容更加明白、准确,具有开先河之功。
他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奠基者,依国主立佛法的倡导者,佛门释姓的统一者,中国僧制的首创者,中国第一部佛经目录的编纂者,净土信仰的倡导者,六家七宗之首“本无宗”的创立者。他为创立中国佛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徐光启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谥文定。中国明末杰出的科学家、思想进步家、翻译家和爱国政治家。他最早将翻译的范围从宗教、文学扩大到了自然科学。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朝时期我国领土达到了最大,同时也逐渐开始了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在明朝时中西方文化交流领域有一个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人就是明朝时期崇祯年间的礼部尚书徐光启,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历史上记载的徐光启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同时将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带入了中国,在中西方文化传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徐光启为明朝时期中西方文化传播到底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他是怎样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呢?
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朝代,在明朝时期徐光启作为礼部尚书,很好地促进了明朝时期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在天文方面他将西方的经度和纬度概念引进中国,同时他还将地球是圆的的理论带入明朝。徐光启之所以能接受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理论和知识和他是天主教徒有一定的关系。徐光启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
所以他和西方国家的交流比普通人更多,正因为如此他才逐渐了解到了西方文化。徐光启虽然是秀才出身但他并不是一位老学究,对于西方的先进文化他能够接受并将这种文化传播给明朝的人民。徐光启主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在天文学,数学和农业等方面的交流。在天文学方面他引进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在数学方面他引进了几何知识和应用数学的概念。在农业方面他引进了新的农作物甘薯。
看看这两位大神的生平和贡献,你是不是觉得和珅的翻译方面和他们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路过的朋友如果喜欢历史,希望关注我一下,共同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