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后退,细细思量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美好的社会秩序中,都是一代代前辈先烈们,以血肉之躯一步步从旧时代遍布荆棘的泞泥中开垦出来的新制度,其中有着数不尽的艰辛和磨难,才造就我们现在和平美好的生活,每每想至于此总是感慨良多。要说起秩序改革那就不能不提及对于整个封建社会都有着重大意义的一次变革那就是—商鞅变法。
商鞅。生年不详卒与公元前338年,出生于卫国的没落贵族,又名公孙鞅,也叫作卫鞅,秦国曾封他于商地《今陕西商县》因此史书上称为商鞅。他是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辅助秦孝公变法,为秦国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秦国的强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历史上把这次变法称作为《商鞅变法》那么商鞅变法都为秦国带来了什么呢?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颁布了招贤令,商鞅慕名而来,他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起初秦孝公并不太在意他,但是商鞅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实现法家的政治路线,他一次又一次的求见,反复宣传自己的主张,最终被秦孝公所接受。商鞅受到了秦孝公的欢迎和重视,他建议秦孝公变更法制,对内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对外用严明的赏罚鼓励人民在战争中拼死效力,一度受到秦孝公的高度重视。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商鞅变法是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所以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变法并不是那么顺利,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因为变法实行的比较困难,秦孝公一度想要放弃,他害怕变更法令和制度,怕百姓不受开导,又害怕天下人议论他。但是商鞅向他提出了重要的见解。那就是:治理国家从实际出发,要推动历史的前进,要有革新精神,要厚今薄古,反对因循守旧。他严肃的批评秦孝公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态度,热情的鼓励秦孝公下定决心,实行变法。商鞅的话彻底打动了秦孝公,消除了他内心所有的障碍从此秦孝公排除一切奴隶主阶级的旧势力反对,全心全意支持商鞅变法。终于在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制定了变法令,开始全国性质的变法。
他首先做的就是废除旧的贵族世袭制,用奖励军功的办法,建立地主阶级的官僚等级制度。也就是说在之前奴隶主的爵位都是世袭的,他们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而商鞅规定,凡是没有为国家建立军功的贵族,都要把它们从贵族的族谱上除名,剥夺他们的世袭特权,他颁发实行新的军功奖励政策,规定了按军功大小赏赐田宅的办法,甚至军功达到最高等级的时候,还可以得到封地,可以收取租税,但是不能像过去贵族那样对自己的封地管理民事,这就是说所有贵族对封地的政治权利被取消了。另一方面如果在战争中投降叛变,就要受到应有的处罚。这样的奖励下使得百姓获取功名最大的捷径就是从军,为后期秦国扫平六国军事力量和军事面貌都起到了非常有力的作用。
重农抑商,发展生产。商鞅规定只要是努力种田,纺织,生产粮食和布匹较多的人,可以解除原来的奴隶身份,获得自由。这是客观上有利于努力解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商鞅把农业看做大秦立国之根本,把工商看做末力,这样可以防止商人,高利贷兼并土地,这都对封建地主阶级有利的。他鼓励人们奴隶的从事农业生产,奋力为国家打仗。谁想要富贵,就要致力于农业,或者在战争中立功,这样可以达到虽然秦国经常出兵在外面打仗,国内也不会耽误务农。这才是秦国真正的强大。
纵观商鞅变法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是就仅此两条就给秦国引上了富强之道,但是他又下达命令,实行连坐制度,一家有作奸犯科,其余十家全部连坐这样严苛的法令,使得国内风声鹤唳,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这种连坐之法就成为了阶级血腥统治农民的工具。另外他下令焚烧诗书,禁止游学游仕。为了执行法家的路线商鞅限制和打击了儒家活动,此举无疑是在抑制儒家的同时也扼杀了民智。要知道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扼杀民智等同于杀鸡取卵,不能更好地从民间汲取有能力有独特见解的人才,从客观上来讲这是社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却大大拉低了整个族群进步的脚步,才最终导致了民族仇恨之间矛盾的日益加深,也使秦王朝强盛的同时也加速了它的灭亡。
你觉得商鞅变法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来讲到底是利多一些还是弊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