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守志上将是那种被恶社会逼上梁山而参加革命的穷苦人。
他的原名叫向守芝,1917年11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宣汉县福禄坝曹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上有一姐四哥,排行第六。父亲向世发,少年时跟人学过医,识得些字,在村上开小中药铺,还租种地主的田,全家生活尚还可以维持。5岁时,向守志就进入了私塾读书。
可是,他读了三年,就读不下去了。
为什么?
(向守志)
因为家中生活发生困难,怎么也拿不出钱给他交学费了。向守志只好含泪告别学堂,辍学给地主当起了长工。
但是,祸不单行。
随后,向家接连出现灾祸,先是大哥不幸早亡,姐姐远嫁外乡;接着,父亲向世发因过度劳累,也病故,不到50岁。小药铺关了。全家只能靠佃耕几亩薄地度日,日子越来越难。不久,三个哥哥先后被军阀抓壮丁,音信杳无,嫂嫂们被迫改嫁。就在短短是两年之中,向家只剩下向守志和母亲两人。
这时向守志才8岁,每日跟着母亲上山打柴,下田干活,还给地主放牛。
向守志9岁那年和母亲搬离了老家,来到双河场陈家坪村,希望换个地方日子能好一点,哪知日子更难了。母子俩租种地主的田地,地租一般是四六分佃户得四,地主见他们是外来户,硬是把地租提到三七分。向守志母子劳累一年家里剩下三成都不到,只能以野菜、杂粮或红薯糊口。
(向守志将军)
10岁那年,天旱少雨,庄稼歉收。庄稼一上场,地主就带着一帮打手,挨家挨户催租。为了缴纳田租,向守志母亲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以50%的高利借他30块银洋抵田租。结果大年三十,地主派一帮打手索债要钱,杀气腾腾地说:“你借我们东家30块大洋,利滚利,连本带息300块整,今天必须还清,一串钱不能少。”向母好话说尽,打手们屋里翻遍,也没找到值钱的东西,把灶间柴堆下袋子的一升米也拎走了。
结果,大年初一,劳累了一年的向守志和母亲没饭吃,只好饿肚子。
1933年农历新年时,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部入川,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2月,中共宣汉县委成立,随即各镇区也建立了党的组织,还成立了农会、青救会、妇救会和少先队,向守志报名参加了少先队。这时他只有15岁,但长得个头高,区苏维埃主席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出身贫雇农,队员们说你有胆量,叫你‘孩子头’,区里决定由你当少年先锋队队长!”
“要得!”向守志满口答应了。
(向守志将军)
随后,向守志带领少先队打土豪、分田地、捉坏人、站岗放哨,工作搞得轰轰烈烈。10月还参加了红军攻打宣汉县城的战斗。
12月,向守志当了游击队,并且是双河场区游击队队长。他的手下有20多人,既不懂战术战法,也没有枪,只有长矛大刀。向守志请红军来讲课,用缴获土匪地主的武器武装自己,不到4个月队伍就发展到180多人。
第二年6月,四川军阀集全川之兵向红四方面军发动“六路围剿”。向守志带领100多人的游击队赶到红9军,集体参加了红军。向守志在连部当传令兵。
向守志要去当红军,他的母亲一夜没睡觉,赶做了一双粗布袜套,打了一双草鞋。第二天一早,彻夜未眠的她为儿子送行,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放心走吧,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好好干,多打胜仗,多杀敌人,将来平安地回来!”
向守志接过母亲做的布袜套、草鞋,百感交集。这一双草鞋,他带在身边一直舍不得穿,直到爬雪山、过草地时才用上应急。后来,他深情地说:“在那冰天雪地的严寒中,是慈母的爱伴我走过了皑皑的雪山和无边无际的草地。”
(向守志将军)
向守志与母亲一别,天各一方,从此音信渺茫。
1949年底革命成功了,四川也解放后,他才从乡亲们口中获悉母亲早已病逝。
1988年向守志被授予上将军衔。1990年,向守志上将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回到离别50多年的家乡,年满73岁的他谢绝了坐滑杆,在子女搀扶下,步行五六里山路,来到父母坟前,含泪采集一大把山花翠柏轻轻地放在墓前,向九泉之下的父母三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