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在咱们国家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小两口负责生,老两口负责养。最近一些媒体不断爆出了隔代教育的弊端,把一些育儿中出现的问题全部推给了老人,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这个锅也不能全部让老人来背。
难道隔代教育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了,肯定不是的。老人带孩子有很多父母达不到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人带孩子的独特优势。
在我接触的家庭中,隔代教育有问题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对于孩子而言,爷爷奶奶才是孩子的容身之所,只有他们才会接纳自己。如果没有老人的支持和陪伴,孩子内心会失衡或者崩塌,对于孩子,老人就是这么不可替代。
那么老人在教育孩子上究竟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场景一
爸爸妈妈去上班了,奶奶会带孩子去公园,去自己的菜地,一起享受美好休闲时光,一起玩游戏,一起看花抓虫,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会很自然给老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你可能会说,育儿不在乎时间长短,应该注重质量。但是一直处于忙碌状态的小两口,孩子没有办法坦然的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孩子想给你交流的时候,忙碌的家长可能会说:“好,现在给你半小时,说说你的想法或者烦恼吧”。请记住,这不是工作汇报,和孩子的沟通需要情绪的铺垫,半小时不足以让孩子进入状态。
但是对于已经退休的爷爷奶奶而言,他们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生活的节奏相同,生活习惯也有了无形的默契。
他们会和孩子一起购物,一起牵手回家,一起做家务,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孩子就会无意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其实亲人之间的交流不就是这样的吗?需要我们用心和时间做准备和铺垫。
在一个不受时间、地点约束的环境共,同度过悠然的时间。这个过程,老人和孩子彼此自然的交流,理解,从而达到相互支持的同盟。
场景二
当你看到孩子的成绩很糟糕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说:这么简单的题,你又做错了,简直不能理解。这样的题,我都给你说了多少次了。
责问和谩骂是出于关心,但是缺乏了对孩子宽容,何谈包容。
反之,孩子考试不好,回到家中对着老人说:“我这次没考好,我怎么这么笨啊”
老人会说:“无论是谁,一开始都是这样的,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爷爷小时候也……”
我记得我家墨墨有一次和姥爷一起去玩滑梯,这次滑梯太高了,墨墨爬上去后,不敢滑下来,于是就哭了。回来的路上一直和姥爷说:我不敢滑下来。
姥爷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敢了。
很多人说,老人这么做是因为没有育儿的责任。他们只会给孩子买一些零食、玩具,这真的是一件坏事吗?如果姥爷当时学习一些狼性育儿,强迫孩子下来,就真的好吗?
父母的打骂是处于责任心,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就又是夸奖,又是拉钩的;一旦不好,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没有育儿责任的老人,不会连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管控着,这也是老人能够包容孩子的原因吧。
育儿,接受孩子的天性是培养孩子自我肯定的关键,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很重要的,自己是有价值的。没有育儿责任的老人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场景三
孩子在学校,老师告诉孩子,你们要好学习,长大了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在家里,父母告诉孩子,只有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自己才能有大好前程。
但是老人会告诉孩子,上学不是你的全部。只要自己努力过,即使没有考上好的大学,没有成为国家栋梁,一样可以有很多好朋友,美好的家庭,人生一样可以很幸福。
在育儿上,首先老人和小两口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不能全部否定对方,否则孩子就不知道孰对孰错。小两口也是初为人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有很多不明白,不正确的地方。
老人可以把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悄然的传递给孩子不一样的价值观,对孩子而言,说不定会有一个崭新的世界。孩子在老师和父母否定后,在爷爷奶奶出的到不一样的答案,让孩子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未必不是一件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事情。
在一个日趋同质化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大环境中,给孩子一种不同的价值观参考,未必是一件坏事。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