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独立游戏《中国式家长》一夜爆红。在steam平台上拥有4800多条评价过后,《中国式家长》仍保有最高评分“特别好评”。在评价区里,不少人 提到回忆和真实,“游戏里就好像把童年又过了一回”;也有人觉得游戏批判而讽刺,“游戏开发者很腹黑”。
▲微博截图
游戏简介称,“这是一款轻松休闲的模拟养成游戏”,可玩家的反应一点也不轻松——从出生开始,游戏角色会不断被提醒需要提升某项能力考上重点 小学、初中、高中;各路“亲戚朋友”不时出现,和游戏角色的父母比拼孩子特长,比拼结果直接影响“面子”;高考毕业,一纸录取通知书是对玩家的“终极评价”。有玩家声称为了上清华,花费了33代的努力。也有人详细记录下自己玩游戏时焦虑而复杂的心情,“比养个真娃还累。”
作为游戏的开发者,杨葛一郎对这些反馈有些错愕,在开发游戏时他从未想过这些问题。这款游戏的主创团队只有四个人,最大的31岁,最小的24岁, 其中只有一个人真正做过家长,他的娃,1岁。他们告诉红星新闻,开发这款游戏对家长群体并没有“恶意”。
用家长的逻辑升级并“考大学”
玩家阿宁对这个游戏的好感,来自里面的一个设计。在游戏中,他拿着靠在家里刷碗、扫地攒下的零花钱,第一次进入商店场景的时候,发现除了有棒棒糖、文具之类的商品外,竟然有一样商品叫做“给父母送一张贺卡”。购买贺卡,可以提升父母对角色的期望值,从而向父母索取一些靠攒零花钱无法获得的礼物——小到去小区玩滑梯、大至东南亚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