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一本非常畅销的书,叫《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虽然心理学上根本没有“内心强大”这个玩意,但是不妨碍这个题目看上去很有道理的样子。
01
小石本来认为自己是一个抗压能力还不错的人,但是这几年也经不住生活的“锤”,经历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候,严重的时候需要服用药物来治疗。
他从来不主动分享这一段经历,但是有了解他情况的人,常常来给他做心理指导,其中不乏很多自诩为历经沧桑之人。
他们最喜欢给出的建议就是:“你要坚强一点”,然后就开始扯回到自己激情燃烧的岁月,经历了多少苦难,内心经历过多大的煎熬,言下之意:你这点破事儿都是小意思,我们当年比你难多了,挺一挺不都过来了,而且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笔财富,甚至是不错的谈资。
更为气愤的是,有时候他们直接来一句:“你啊,就是太脆弱了”。
02
鲁迅说:“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每个人对于生活的感悟不一样,每个人的性格也有差异。就连“疼痛”这个看上去客观存在的东西,实际上也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我就见过那种生活中非常坚强,一副无所畏惧的大男人,输液的时候,却疼得叫起来。实际上,30%的疼痛都不是来自躯体的损伤,而是来自于心理的感受。
每个人承受的阈值也不一样。有些人,在网络上借了几万元,就成了生活中过不去的坎,以至于绝望而走上绝路,而几万元,对于有些人来说,不过是数据而已,也许是指股市中的浮亏,甚至只是几次交易的手续费而已。
你看人家贾布斯,欠了几十亿人民币,身价绝对负数了,人家日子一样过,还把孙宏斌和许家印这些老大坑得团团转。
03
但是人的悲欢并非完全不相通,心理学家早已经证明了,同情心是人的一种本能。那些劝你要“坚强”的人,可能他自己觉得“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为什么有人会逐渐丧失了这种同情?无非是越来越以自己为中心罢了,用自己的体会去揣测别人,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特别是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常常都会如此。
前两天看《晓说》采访韩寒的那期,高晓松讲到了作家冯唐。说冯唐得罪了韩寒的粉丝之后,遭遇到韩寒粉丝的谩骂。
当冯唐向高晓松表达这种苦闷的时候,非但没有得到高晓松的同情,反而遭遇到了无情的嘲笑,他认为冯唐这么“仙儿”的人,早已经看破红尘了,没想到却被俗事所扰。他说自己当年被网友骂的时候,比冯唐要惨多了。
高晓松是一个特别喜欢秀优越感的人,在节目中总是透露出自己“清华毕业”,“名门之后”,“小时候随便去串个门,都是中国的一流学者”之类,更让人不爽的是,在谈到这些的时候,他还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这不是高晓松第一次如此,光嘲笑冯唐这件事儿,他还在《奇葩说》干过。而每当有选手说到自己的悲惨经历的时候,他都喜欢表示:我当年比你惨多了,你那都不是事儿。
04
如果非要说“内心强大”,那魏晋时期的名士,可以说堪当此词。嵇康在被杀头的时候,还能在刑场上,操一曲《广陵散》,谓之绝唱。
但我最喜欢的却是谢安。很多人认为谢东山真名士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在淝水之战的时候,他的侄子谢玄在前线指挥,他坐镇后方。在前方战况激烈的时候,他却和人悠闲得下起了围棋。
周围的人都已经如若针毡,谢安依然表现得非常淡定。直到前方的捷报传来,谢安才慢慢起身,在跨过门槛的时候,却隐藏不住内心的激动,将鞋底的屐齿都撞断了。
这才像一个真实的人,是人,就有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