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相处,互相包容可以避免矛盾的发生,也能够促进二人之间的关系和睦,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原则性。
心理学中所说的包容,这个范围应当是停留在底线范围内的事情。比如我可以包容你的性格,也可以适应两个人生活的差异。
站在伦理道德的角度讲,包容一定是一种美德,这也需要一个人的气度和自我境界。但是包容一旦成为了“纵容”,反倒失去了包容本身所具备的含义,当然也就失去了包容的价值。
时间越久,被“包容”的那一方就会表现的越来越不爱你。下面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来更深层次的来分析。
首先,我们要寻找矛盾点的来源
男女相处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磨合,我们也必定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态去爱对方。
由于人格上的差异,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尽相同的,行为上自然就会有所差异,这也正是矛盾点的来源。
价值观的正确与否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去看,总之对方都应该成为彼此正确的引导者。
其实,明确自我的原则和底线
心理上一定要树立明确的自我原则和底线,一来可以提醒对方,二来也避免对方犯错。
生活中,假如任何一方做出了一些过激的事情,违背了伦理道德的话,那么现在以包容的方式去面对的话,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言。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包容的反面性质纵容,俗话说得好“纵容就是犯罪”。
心理学发现,纵容一个人,看似是一种爱护对方的心理,实则是让犯错的人,心理和行为上一步步的走向沉沦。
就拿一个我们常听的例子来说:一个小孩子第一次偷家里的钱,父母没有给予他严肃的警告,而是宽容了他。
这个孩子心理上根本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就造成了后来的偷窃犯罪等行为。
自我的底线一旦被打破,想要再次树立起来就很难了。这一次的纵容行为,并没有能够让犯错的那一方悔改,大多数情况下还容易产生侥幸心理,也就会造成下一次的犯错。
对方会因为你的“宽容”感激你吗?并不会,相反,还会因为你的毫无原则性,变得更加不尊重你。
最后,避免错误性的包容行为
两个人吵架的时候,可以一方包容另一方,这有利于解决问题,使得情感升温。但是一定要避免错误性的包容行为。
很多情况下,一方怕因为自己的责怪导致另一方生气,就选择包容,甚至是表现的忍气吞声。
这种情况容易出现在女性的身上,这是由于她们的依赖性造成的。显然这就是错误的行为,还会造成心理上的压抑。
犯错的一方在没有意识到错误的情况下,是不可以被原谅的。
这既涉及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原则性的问题,也牵扯到了两性关系。
只有当他认识到了错误,并且有明显的悔改行为之后,包容的出现才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
任何一方再犯错的时候,他不会因为对方斥责而生气,而是觉得自己这样做实在是欠妥。
心理学家发现,人在犯错后即有些害怕的情绪,其实也存在着迷途知返的决心。
因此想让对方更加爱你,也应该选择合理的包容方式。
参考资料:《大众心理学》《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