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依静
“明明就是他错了,他为什么不承认?”刚跟男朋友大吵完一架的闺蜜,来找我倒苦水。
明明就是他错了,他为什么不承认?
来跟我说说,他都错哪儿了?
那天一周年纪念日,他约我去一家高档餐厅吃饭,我精心打扮了一番。到了那儿才知道,他没提前订位置,等位的话要九点才能吃上。他好不容易搞一次浪漫,怎么就不知道提前订位置呢,结果最后就吃了一顿肯德基!
一周年纪念日吃肯德基……
你猜他怎么说?他完全不觉得是自己的错,还怪我来得太晚了!你说说,这人是不是心理有毛病!
……
然而学心理的学堂君,早已看透了这一切。
他为什么不承认自己错了?|自我防御机制
闺蜜的男朋友错了么?由于他忘记提前订座,本来计划完美的一周年纪念日,却以互相指责的争吵收场。但......谁又愿意搞砸自己的纪念日呢?
在面对这么糟糕的纪念日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闺蜜的男朋友这种自尊心比较强的人,很难屈尊认错。其实他们并非嘴硬,而是自我防御机制的作用——否认残酷的现实,把所有“我错了”的地方,都悄无声息地抹去,用其他借口去填补这个过错。由此,他眼中,自己并没有犯错,也不会受责备了,脆弱的自我受到了保护。
反正不是我的错|归因的利己偏差
这个纪念日怎么会那么糟?人们总是会尝试寻找事件背后的原因,这就叫归因。在面对糟糕的结果的时候,大多数人倾向于把原因推给外界。无论是埋怨这个餐厅位置太少了,还是对方到晚了,反正不是我的错。
不过,如果是件好事呢?那当然是自己的功劳。这种归因的利己偏差很常见,它有利于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而抑郁症患者就持有稳定的内部归因模式,即认为所有糟糕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过错。或许,找点借口,稍微骗骗自己,更有利于心理健康,能够使自己更自信。
但把责任都推到自己的女朋友身上,大概是不想活了,因为受到了女朋友的责怪,无脑地表示反抗,开始埋怨对方,也就挑起了一场情侣间的争吵。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旁观者偏差
“不过,你就一点儿错都没有么?”
闺蜜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化妆晚到不能算错!姑娘家的事,能算错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由于视觉线索提供归因的视角差异,产生了当事人-旁观者偏差。我们旁观者,能够看到两个人的举止,更能注意到男女朋友双方的问题。而我们的当事人,身处其中,她的眼睛看不见自己,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外界的环境上,所以更多地归因于男朋友和情境,不会想到是自己出了问题。当然了,她也有属于自己的那份自我防御机制,免除掉她迟到的责任。
别吵了,大家都有错|争吵的情绪代价
“小孩才分对错。”其实很多时候,男女朋友吵架,没有真正的对错之分。毕竟每一件事情的原因都是复杂的,有你的原因、我的原因、餐厅的原因,还有很多不可控的运气的成分。在这件事上,最严重的不是没有吃上高档餐厅,而是彼此埋怨、否认、争吵。这样高额的情绪赤字,毁掉了一个美好的周年纪念日。
在亲密关系的争吵中,或许保持着这样的一种心态会更好:无论是谁错了,先别顾着埋怨。我先把这个锅背了,先把彼此的情绪稳定下来,这样我们才能携手去面对糟糕的现实,一切才会更快地好起来。感情本来就不是在比谁输谁赢。我先退一步,相信情绪不再激动的你,也会为我让出一步的。
如果双方都不愿让步,那么就一起偷偷把锅甩给运气,一起吐槽今天的倒霉。和TA在一起,倒霉的一天反倒是快乐的一天,肯德基纪念日也是值得珍藏的回忆。毕竟,你们还有彼此呀。
主动背锅,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不仅是亲密关系中争吵的调节剂,还是服务业的必备技能。在某宝的售后服务中,再寄一次新的物品附上赔礼道歉,已经是解决客户投诉的固定套路。真正错的或许是物流,而不是商家,但安抚顾客情绪,避免争吵带来的情绪代价,是最优的解决办法。
不过,这一套理性的心理分析,正在气头上的女孩可不一定听得进去。当女孩来找好朋友倾诉时,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客观的解决方案,而是你的理解和共情。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安安静静地喝茶,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感受她所经历的一切,静静等待时间和爱去修复这一切。
希望你在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尝试用心理学的视角去面对你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争吵,让理智代替情绪,让爱化解矛盾。也希望你,你们,能因为心理学,更幸福呀!
学堂君发现,在亲密关系中遇到问题谁先认错这件事有时候不知为何会上升成对爱的考验——TA如果爱我就不舍得让我生气、就该先道歉。如果碰巧两个人都这么想,就会产生冷战。而此时则又可能陷入亲密关系里的权力斗争,谁先低头谁就输了……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为了人类的爱与和平,学堂君觉得可以抱着慈悲为怀的心情,像爸爸一样把TA原谅(狗头);以及,学堂君还发现,单身狗不存在这些奢侈的烦恼哦(狗头)。
参考文献
[1] 艾伦·帕斯托里诺, & 苏珊·多伊尔-波蒂略. (2013). 什么是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戴维·迈尔斯. (2006).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 | 林依静
编辑 | S2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