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女人不上桌”就是“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的表现。有人说,女性与餐桌的距离,正是一个家庭与文明的距离。类似宣扬“女权”的观点,看着过瘾,其实经不起推敲。
一
今年春节,哪个地方被“黑”的最惨?无疑是山东。
2月6日,一篇题为《山东“男孩”携妻回村过年记:虽遭遇“真香定律”,但体面而充实》的文章走红网络,让“山东媳妇吃饭不上桌”等地方旧俗再次被热炒。
几年前,山东籍演员郭晓东的妻子程莉莎曾在微博发帖,回忆她婚后第一次跟郭晓东回山东老家过年的情形:“在村子里吃饭,女人是不能上桌的,还好村子里的长者是很照顾我的,特批了我跟老公坐在一起吃饭。”此后,“山东女人不上桌”“山东男人打老婆”之类的文章便一发不可收拾。
许多文章,一看便是“标题党”。但我作为一个嫁给山东男的女生,多少还是在意。
“女的到底能不能上桌?”我曾向老家在山东日照的丈夫(当时还是男友)求证。“当然能了,这都什么年代了。”他着急解释。又说到“打不打老婆”,他就更委屈了:“我是那种人吗?”
今年春节是我们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同在上海工作的我们,决定先回山东。这次我的身份不再是游客,而是新媳妇。我妈特意打电话嘱咐我“要入乡随俗”——外地人眼里的山东是礼仪之邦,规矩总归要比其他地方多些。
腊月二十九,我怀着些许忐忑,和丈夫一同登上了飞往日照的班机。
二
不出所料,我们到家的第一顿饭就异常丰盛。下午三点进门时,婆婆已为我们张罗了一桌菜:生蚝、蛤蜊、乌贼、大虾,高眼鱼……日照是山东的海滨城市。靠海吃海,逢年过节是,家里的餐桌上少不了海鲜。
“饿了吧?先吃饭!”公公帮我们接下行李,便拿来了碗筷,陪我们开始吃饭。与此同时,婆婆又钻进了厨房,继续炒菜、下水饺。直到十几道菜全部上齐,婆婆才入席坐定。
这种类型的“不上桌”大概算不上是山东特色。至少在我的江苏老家也是如此,只要开设家宴,必定要安排一人甚至几人下厨。这种人一般都忙得没时间坐下好好吃饭,只能中途过来敬个酒、吃上几口,便接着继续回去做菜。
我问婆婆, 网上说的“女人不上桌”,到底是什么意思?她向我进行了一番解释:过去,家里来了客人,男人负责在堂屋陪客人吃饭喝酒,女人负责在厨房张罗饭菜。等客人吃完,女人将饭菜撤下,给客人上茶,自己带着孩子到厨房把剩菜热一热吃。
“不过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现在是看不到啦!”在婆婆的记忆中,这段生活经历消失快20年了。
大年初一初二,我又跟随丈夫去了公公婆婆的老家农村拜年,走了近20户人家,都是在亲戚家吃的饭。除了下厨者,不管男女老少统统都上了桌。作为外地来的新媳妇,我不仅上了桌,并且得到优待,被安排在上座。
总的来看,目前日照当地的家宴大致分两种:人少的话,男女老少同坐一桌;人多的话就分桌,分桌原则大抵是男人一桌,喝酒抽烟吹牛,女人一桌,带孩子拉家常,两桌菜色完全相同,实在说不上哪个是主桌,哪个是次桌。
但网上的许多写作者,似乎不管这些。
三
有人说,“女人不上桌”就是“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的表现。有人说,女性与餐桌的距离,正是一个家庭与文明的距离。类似宣扬“女权”的观点,看着过瘾,其实经不起推敲。
任何习惯能成为一种民俗传统都有其合理性。孩子吃饭总得有人带,客人来了总得有人做饭。“女人不上桌”,更多是因为实际需求。
又有人要反驳,为何是男人上桌,女人却不能呢?在中国传统农业家庭里,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分工不同,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大多数时候,家里来了客人,都是男主人陪客人吃饭聊天,女主人下厨。如果女性地位高低只靠“上桌”这件小事来定夺,未免过于上纲上线。
说到底,“女人不上桌”还是一本经济账。物质匮乏的年代,准备一桌大鱼大肉已是奢侈,好客又节俭的山东女人大多承担做菜任务,忙得上不了桌是一方面,但也是以此为由,省下一张和客人们抢菜吃的嘴。
直到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房子大了,桌子也大了,多准备桌酒菜也不是问题了,山东女人才和男人一样上桌吃饭了。
几位经历过“不上桌”年代的山东女性长辈从不觉得自己当年被丈夫歧视了。她们只是单纯觉得,把好菜留给客人,是再正常不过的待客之道。实际上,她们这么做也不是被迫的,是主动选择。我的婆婆就说:“客人吃好了,我们才开心。”
四
追求男女平等是好事,但现实情况也没有想象的严重。总体来看,山东各地风俗不一,不能一概而论,“女人不上桌”的做法,如今只在个别偏远落后地区还能看到。
实际上,撰写批判山东旧俗文章的大都是山东籍的年轻人。“自黑”背后,既有他们对封建旧俗的反抗,也不乏制造话题、博取眼球的嫌疑。
对于大多数的山东年青一代来说,“女人不上桌”的概念早就没了。一位30岁的日照小伙告诉我,如果现在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和妻子一起上桌、轮换做菜。
大家也不该低估农村社会的调适能力。随着社会发展、思想开放,不少年长者也开始变化。在丈夫的四姨家,我也遇到了男主人做菜不上桌的情况。“他做得比我好吃,就让他做呗。”四姨笑着说。男女分桌之规也不是严格执行的,喜欢喝酒的女性也完全可以坐到男性桌上。
我所知道的真实纠结,倒是关于另一个习俗。在山东某些地方,至今保留媳妇上门给长辈磕头拜年的习俗,丈夫的表姐嫁到此地,但始终觉得别扭,却又担心家人不满意,只能硬着头皮迁就。
“不按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感情,做出来也不自然,何苦呢?”她后来还是选择以不磕头的方式拜年。好在长辈们并未强求,也欣然接受。
到底“传统习俗”与“陈贵陋俗”之间的区分在哪?就连民俗专家都难以给出定论。但我想,不论哪个,如果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也许终究逃不过被历史淘汰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