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根人生论》
《培根人生论》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的散文集,《培根人生论》又称《培根随笔》,在英国首版后,即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历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
2000年还被美国公众评选为最受喜爱的十本著作之一。它与《蒙田随笔》、《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2、《蒙田随笔》
《蒙田随笔》是法国人文主义作家米歇尔·蒙田创作的随笔散文集,于1580-1587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
该作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
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反思探索人与人生,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主张打破古典权威,充满了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的人文思想。
3、《思想录》
《思想录》是17世纪法国数理科学家、思想家布莱兹·帕斯卡尔创作的哲理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670年。
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尔的神学和哲学思想。作家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于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在此书中以一种浪漫思维的方式来谈问题,处处闪现思想的火花,更有许多提问和警句发人深省。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该散文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5、《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蒙田《蒙田随笔》德国:尼采(1844-1900)是著名哲学家、诗人 《尼采散文/经典印象》英国:培根《培根随笔全集》
奥地利: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 《卡夫卡散文》
英国:托马斯·德·昆西《瘾君子自白》《一个吸食鸦片者的自白》 乔治
阳光就像一张大网,把浓浓的爱意覆盖在山林和田野上,杨树的蕾和苞像正在发育的少女,把厚厚的花苞绷得鼓鼓的,柳枝的绿色天天在加重,春天像刚加满油的新车,挣脱残冬的束缚,在春风的鼓动下,披着稚嫩的绿衣,随着和煦的阳光加速开了过来。
窗外,摇曳不已的杨树枝条,抵挡着巡河的冷风,抵抗着冬天的余威。哑巴河里浅浅的水流,薄薄的浮冰已经禁不住投掷过来一块石头的分量了,走在河边,可以听到残冰最后的挣扎声,冬天正在不情愿的退却。
清冷的春风,抚弄着杨树柳树,堤上的草坪,大自然那只灵巧的手,像魔术师一样给节后上班的人群一次次惊喜,远处的西山,一条长长的烟带向北一直延伸的很远,和京城的晨烟混合起来。把脚下这座京郊新城拥入怀中,小城的清晨像个怀抱酣睡的孩子的母亲在春风中摇晃着。
城边,一位放羊的女人,掀开了春天的一角,折下的柳条挥舞着,下了公路的羊群又走进薄雾里去了。
几只喜鹊落在杨树上,叽喳声打破了最后的清净,雾慢慢散去了,是他们叫开了朝霞,第一缕阳光轻轻地散在了杨树上,太阳慢吞吞地露出了羞涩的笑脸,催促冬天那个迟迟不愿挪动步履的老人,该离去了。
春天按响了喇叭,挥了挥手,车速提了起来,花红柳绿的车身已经近在眼前。
泰戈尔《新月集》
《雪浪花》,《鹰之歌》忘了是谁写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