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源于----说说咱家娃
今天激起某橙想长篇大论的提问是这样的:
橙子,我有一个问题,就是一岁以内的娃,有人说如何宠溺都不为过,一哭就要回应,尽可能满足他的需求,建立安全感。但我一个人带娃,还要做家务,忙自己的事业,实在没法二十四小时待命,请问如何平衡?
记得《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撒谎有个绝招,把真话掺一点点假话进去,虽然依然是假话,可是看上去却非常像真话,因为细节看起来无比正确,这种假话是非常难以拆穿的。
这位问问题的朋友,她问题的预设就是这样的一句看起来很正确,但其实大错特错的一句话,只要把“一岁以内”改成“三个月”,就没有问题了。
三个月的宝宝,确实任何宠溺都不为过,过了三个月,免死金牌就应该失效了。
某橙在这里要做的不只是要辟谣,我想讨论的是,为什么这位妈妈——当然很可能不仅仅是这位妈妈——愿意相信,一个一岁以内的小婴儿,应该无条件的满足他?
因为他看起来那么弱小,那么容易受到伤害,他什么都不懂,他哭起来那么可怜让人心碎,怎么可以不满足他的要求呢?
于是乎,妈妈成为了一个24/7全天候待命的工种,并且超级隐忍大度富有牺牲精神,她们可以容忍小娃整天像八爪鱼一样挂在身上,做饭都要背起来,容忍娃儿夜里醒八次,时不时还精神百倍的玩两个小时再睡,容忍娃儿乱抓自己头发,乱打人咬人,容忍娃儿玩手机ipad没完没了,吃饭的时候要边玩边吃,乱丢玩具还得给他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