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历史考察报告范文_历史文化考察报告_历史专业考察报告
历史考察报告范文_历史文化考察报告_
历史专业考察报告
历史考察报告范文篇1
考察时间:20xx年10月21号
考察地点: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及侯马市
考察对象:陶寺遗址及侯马市晋博园
考查方式:参观
考察报告:20xx年10月21日早7点左右,由我校历史系组织的陶寺、侯马考察由侯慧明、谢耀亭老师带领,从我校出发。约早上10点左右到达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考
古遗址,出土了宫殿、王陵、城墙、贵族墓园与住宅、宗教礼拜场所等。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最先参观了陶寺遗址古城墙的遗址,这里的保护程度比较低,有进行简单的修复。可以勉强看到古城墙的轮廓。在古城墙的周围的高低的丘陵上,有较多的大小山洞,分布比较密集。
在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来到了陶寺遗址的手工业分布遗址,此处正处于开发状态,我们有幸碰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老师在这里进行挖掘。老师给我们进行了简单的讲解,讲到了夯,灰坑之类的专业知识,并在现场给同学们指导。而同学们也亲自下到约1米左右的坑道中观察。 大家在此处遗址收获颇丰,发现了许多疑似当时的石器,并可以亲自触摸感受。大家兴趣盎然。在离开之后,在车上,大家依旧热情不减,对刚才见到的,听到的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样的氛围也使大家对下一个考察地点带着美好的憧憬。
在经过襄汾、曲沃两县之后,我们进入侯马市。侯马市要明显较襄汾发达,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彭真故居博物馆。 彭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
越领导人。1902年10月12日出生于山西省曲沃县侯马镇。从1954年起,任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和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6年在党的八大和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在中央书记处协助**同志负总责。建国后一直兼任中共北京书记,从1951年起兼任北京市,直至1966年5月。建国后十七年中,他作为以**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成员,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政法工作、统战工作、民族工作、思想理论工作、科学教育文化工作、外事工作,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处彭真故居,在经过了修复与完善后,基本恢复了原貌,并树立了几座铜塑。另外,在博物馆内,还有对于旧时的街道,及一些职业的人的蜡像展览,非常逼真。 在参观完彭真故居博物馆之后,我们来到了今天的最后一站:晋博园。这个博物馆主要讲解了侯马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地方历史以及春秋时期的晋国的历史。
走进晋博园,就走进了历史最深处。该园99%的陈列品为历史原物。大到夯土台基、小到草屋窑洞,大到车马、小到箭镞,大到陶罐、
小到配饰,都弥留着千年风雨浸过的气味。一幅幅画面,一座座建筑,一片片钱币,一排排钟鼎,都似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富庶和荣耀。恍惚然,众仆簇拥的王侯达贵,驷马高车盛气而过,身后尘土飞扬;车水马龙的闹市,商贩浑厚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雄伟的城墙上狼烟四起,攻杀的喧嚣,战马的嘶鸣,刀枪剑戟狂猛撞击,强弓劲弩飞射如林,大将落马,军士厮杀,无数个场景再现又复原,在眼前反复播映。
晋国700年的兴衰成败一路穿过风霜雨雪,站立在这个多情的季节,拉开了古今分界的帷幕。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晋博园就位于侯马市。公元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韩、赵、魏三分天下。
从叔虞到静公,40位君主在三晋大地上或长袖善舞,或命运多舛,或精明或昏庸,你唱罢我登场,文治武功与辛酸屈辱一
起载入史册,成王败寇,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
历史是一面镜子,背面是古人,照见的却是我们;历史是一面巨鼓,舞桘在过去,却响彻今天的天空。
徜徉晋博园,辉煌灿烂的晋王霸业让我们仰视。这块因为历史沉淀而厚重的土地,镀满了岁月荡涤冲刷的所有荣光。
参观完晋博园,我们一天的考察任务也结束了。在侯马匆匆的一顿午饭之后,我们也踏上归途。虽然疲惫却带着满满的收获。
历史考察报告范文篇2
姓名:孔霞 专业:历史学 班级:20xx0251班 学号:20xx025146
20xx年x月x日,我们一行27人从学校出发,在刘黎老师、冯伟娟老师和邱宇德老师的带领下,赴陕西西安学习考察。此次考察让我收获颇多,现将个人的学习体会报告作如下介绍:
一、简单介绍
陕西省西安市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长安,十三朝古都,周,秦,汉,唐等朝都定都于此,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在中国近代发展中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直至今天西安仍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于了解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次西安考察之行,我们一路参观游历了:昭陵、碑林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西岳华山、华清池、骊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北广场。西安之行是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至今仍记忆犹新。
二、考察实录
4月x日中午我们从曲靖出发,坐火车到达昆明,随后转乘昆明直达西安的火车,4月x日早晨6点到达西安。在乘车到宾馆这段时间我们看到了悠远厚重的古城墙,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及防御思想。我们在宾馆休息了一天,4月x日正式开始西安之行。
(一) 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文昌门内三学街15号,原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xx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
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平米。
我们看到了《开成石经》,还有许多书法名碑,如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真卿《颜家庙碑》等。我们欣赏到了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残图》,清刻《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胜迹都有参考价值。另外西汉至唐代的圆雕、浮雕、线刻等石刻艺术品60余种,碑林博物馆把散存在陕西各地的大型石刻都集中于此。
我们在碑林博物馆欣赏到了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可谓是大饱眼福。
(二)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位于咸阳
礼泉县东北45华里的九宗山主峰,因山为陵。 李世民是唐代第二个皇帝,也是唐王朝的开国之君。他的陵墓是唐代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从公元6xx年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公元7xx年,昭陵陵园持续建设了1xx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陵园占地面积三十万亩,陵园内有187 座皇亲国戚和文臣武将的陪葬墓 。昭陵陵园是一座丰富的文物宝库。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十四座陪葬墓,其中长乐公主、韦妃、燕妃墓等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壁画和文物精品。昭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陵博物馆展示了昭陵碑林和陪葬墓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
在昭陵,我们看到了许多唐代石刻以及壁画,感受到了唐朝宫廷生活气息。
(三)半坡遗址博物馆
半坡已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xx年左右。19xx年在半坡遗址上建成,包括半坡遗址和展览室两部分组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原始村落风格的大门装饰,鱼池中耸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遗址大厅正面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半坡遗址四个大字,都为半坡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平添了一种情趣,使人们产生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归艺术的真情实感,此情此景,使我们流连忘返。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座比较完整,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半坡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这里,我们既看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寻觅到了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
(四)西岳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也是秦岭的一部分。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 、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此外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
我们登上了华山北峰,华山秀丽风光尽收眼底,由于时间问题我们未
能登上其他四峰,但我们看到了华山的险峻及美景,可以说是不虚此行。 (五)华清池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汉、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汤池。公元6xx年唐太宗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公元7xx年改名华清宫。历史文献及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华清池具有60xx年温泉利用史和30xx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主要有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有飞霜殿、昭阳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下面就几处主要建筑做简单介绍。
1.华清池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进了大门
就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对称,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湖东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飞霜殿为主体建筑,沉香殿和宜春殿东西相对,西岸是九曲回廊。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就到了唐贵妃池建筑群。
2.五间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厅房,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而名五间厅,五间厅建于清朝末年。19xx年x月、12月,**两次入陕,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在此发生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五间厅的玻璃窗、墙壁上,迄今还保留有西安事变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各房间办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
3.厅相邻的桐荫轩,也叫三间厅,始建于19xx年,曾为达官显贵游览下榻之所。19xx年日晨,兵谏发生,**侍卫冲出门外,凭借院内的建筑物拼命抵抗。至今三间厅的墙壁上、玻璃上仍然保留多处弹痕。
4.以梨园为代表的唐代音乐舞蹈艺术是我国古代歌舞艺术
上的鼎盛阶段。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演绎了千年传诵的爱情故事,使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唐玄宗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皇家音乐艺术学校――梨园,把梨园作为音乐、舞蹈、戏剧活动的中心,且以教习和演奏法曲为重点,并结合诸多音乐名师和舞蹈家,它也因此被尊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鼻祖。
在华清池内,我们体会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也邻略到张学良与杨虎城两位的爱国情怀。
(六)骊山
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骊山温泉喷涌,风景秀丽多姿,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为帝王游乐宝地。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曾
营建过许多离宫别墅。这里有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
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等。
到骊山半山腰斑虎石处,便可以看见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建。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侧,整个华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为骊山著名道教官观。由老君殿转往东,就到西绣岭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为历史传说中的女蜗而建的。再往东便到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在骊山,我们邻略到了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也窥见了中国当时历史事件发生的基本状况。
(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县,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19xx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陵园从秦始皇即
位到去世修建时间达xx年之久。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xx年,位于秦始皇帝陵以东1.5公里处。 经考古工作者连续多年大规模钻探及研究考证,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帝之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
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一号坑是一个10xx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
二号坑在一号坑北侧,平面略呈曲尺形,19xx年发现,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部分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部分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
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部分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高级军吏俑,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军吏俑,骑兵俑,武士俑,御手俑。秦陵两乘大型彩绘铜车,制作工艺精细,造型逼真,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19xx年x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经修复后于19xx年x月x日对外展出。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制作工艺精细,造型逼真,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兵马俑在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给世界艺
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秦兵马俑
为研究秦代军事、文化和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兵马俑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是秦代写实艺术的完美体现,形体高大,比例匀称,形象生动,神态逼真,可谓千人千面,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它堪称是一颗异彩独放的明珠,因为它拥有一支二千多年前秦帝国的雄兵一个由7000多件兵马俑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而令全球瞩目,举世震惊。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八)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xx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
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第一展馆包括第一部分《人猿揖别》,距今115万年前的先民遗存。第二部分《凤鸣岐山》,西周王都的丰富遗迹,第三部分《东方帝国》,秦帝国以兵马俑为代表的文物;第二展馆包括第四部分《大汉雄风》,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第五部分《冲突融合》,陕西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丰富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第三展馆:第六部分《盛唐气象》,中国古代鼎盛时期隋唐时代典型遗存,第七部分《告别帝都》,展示唐以后作为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整个博物馆参观下来,文化多的让人应接不暇,是展现古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最佳场所!
(九)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北广场规模宏大,主题景观为水景喷泉,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南端设置有观景平台。音乐喷泉位于广场中轴线上,围绕喷泉有还不
少细致的小景观,如北广场入口处的大唐盛世书卷铜雕,其后的万佛灯塔和大唐文化柱,旁边的大唐精英人物雕塑群,还有地面铺装的地景浮雕,具有中国美术特色的诗书画印雕塑等,甚至灯箱、石栏等建筑上都题有著名诗篇。我们在大雁塔留下了欢乐的足迹。
4月x日,我们结束了此次行程,4月x日踏上返回云南的火车,4月x日到达曲靖。虽然西安之行行程匆匆,但是依然让我们领略到了十三朝古都的风采。总之西安之行让我感受到了关中与西南地区的差异,也让我领略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广博,此次行程一让我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行程。
下一页更多历史考察报告
范文二:公文范文 考察报告 潮州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考察报告
——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赴潮州考察报告
为学习广东兄弟城市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经验,推
动我市文博事业的发展,2006年6月22日至23日,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部分委员,在副主任李振河、刘申宁的率领下,赴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潮州市考察。委员们与潮州市政协文史委负责人和
潮州市文化局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并考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开元寺、广济桥和韩文公祠。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潮州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文物十分丰富,古建筑、
古遗址、古墓葬、摩岩石刻和革命史迹等不可移动文物门类齐
全。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潮
州市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
效。潮州市委市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名城
建设工作,制订保护规划,加强保护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取得
了明显成效,文物事业欣欣向荣。1998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博物系统先
进集体”荣誉称号。
为切实加强对文物事业的领导和管理,该市先后设立了“潮
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潮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
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亲抓此项工作,下
设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担负管理全市文物工作的行政职能。
同时,还设立了由部分长期从事文物和名城保护工作的考古工
作者组成的“历史文物研究组”,协助市文管办做好各项工作。
为建立健全文物管理体制,使文物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轨
道,潮州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重
新颁布我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布告》、《关于划定我
市四十三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通
知》、《笔架山、葫芦山、金山管理暂行规定》和《潮州市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范文件,形成了以国家《文物保护
法》为核心,有关行政法规为骨干,地方规范性文件相配套的
文物管理体系。
近年来,潮州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制定的“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多方筹集资金,先后
完成了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驸马府、韩文公祠、开
元寺、叩齿庵、凤凰塔、外江戏梨园公所、从熙公祠等20多处文物的抢救维修及环境整治,合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并完成了“义、兴、甲三巷历史文化街区”的首期保护整治工程。
二、潮州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把保护文化遗产作为推进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来抓
搞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键在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改革开放以后,潮州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一直重视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最近几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文化遗产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
要性日益凸现。他们意识到,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遗存、
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结晶与载体,它所反映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建
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血脉渊源和民族根基,也是推动经济社
会持续发展的精神财富和高等资源。加强对地方优秀文化遗产
的保护,对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潮州的传统文化特色、提高潮
州人的文化素质,增强潮州人的自信心、凝聚力,提高城市的
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
于这个认识,潮州市委市政府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发展文
化旅游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首先,把文
化遗产保护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组织
专题调研活动,讨论解决古城维护、重要文物维修、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振兴潮州工艺美术遇到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部
署。其次,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委员会 (文物管理委员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和分管
副市长分别挂帅。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为正处级单位。第三,
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历史文化名城维护基金和民间艺术基金,
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二)以规划为龙头逐步推进古城修复和文物保护工作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资源,充分
彰显潮州历史文化的魅力,实现古城保护、文化建设和旅游开
发三者互动,共同推进。按照“辟新区、保古城,复风貌、保
文物,继文脉、保重点”的思路,对潮州古城整修和文物的保
护维修工作作了全面规划,并以规划为龙头逐步推进古城修复
和文物的保护维修。目前已实现和动工的保护维修工程有:
1、投资2.4亿元,维修明代城墙2132米,辟建滨江长廊;投资1000万元维修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广济门城楼。
2、投资7000多万元维修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国保单位广济
桥,工程完工后将再现“十八梭船廿四舟”的历史风貌和“廿
四楼台廿四样”的独特景观。
3、对遗存较多,保存较好的古街区进行保护和整修。
4、投资450万元完成国保单位许附马府维修工程,完成韩
文公祠维护工程,动工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和国学大师饶宗颐学
术馆。
(三)抓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由于时代的变迁,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条件已经发生了变
化,许多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
已经濒临灭绝。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市抓了以下几方
面工作:
1、举办特色活动,加强动态保护。民间文化来源于民间,
让民族民间文化重新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是对
民族民间文化的动态保护。几年来,潮州市通过举办传统文化
特色活动,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作了一些探索。
如结合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潮州大锣鼓巡
游、潮州花灯展览;举办潮州弦乐比赛、潮曲唱腔比赛和木偶调演,举办潮曲欣赏会;在畲族聚居的山区乡村恢复畲族招兵节活动,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恢复传统的闲居音乐活动,开展申报创
建民族民间文化之乡活动等。
2、鼓励艺术传承,拯救濒危项目。针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
产后继乏人,一些传统艺术和传统技能濒临灭绝的情况,潮州
市采取政府扶持和民间投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举办培训班,
鼓励名师带徒,对面临失传的民间文化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
3、坚持常年搜集,加强资料保存。潮州市各级文化部门和
广大文艺工作者致力于潮州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做
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收集潮州音乐独有谱式“二四谱”和具有三百年左右历史的旧乐器。整理出版《潮州音乐研究》、
《潮州大锣鼓》、《潮州大吴泥塑》、《潮州民间美术全集》
等资料;建设潮州陶瓷展馆、木雕展馆;规划建设民间工艺美术
馆,潮剧、潮乐博物馆等。
4、组织申报项目,推动保护工作。去年,国务院决定组织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工作,潮州市党政主要
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举办了“情系广济桥”捐款活动,得
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短短几天时间,海内外潮人踊
跃捐款达3000多万元,并涌现了许多老人捐献养老金、儿童捐
献压岁钱的感人事迹。
三、考察活动对我们的启示
这次考察活动时间虽短,但委员们认为,潮州市保护历史
文化遗产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给了我们一些有
益的启示:
(一)各级领导重视是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
潮州市委市政府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发展文化旅游经
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市长亲自抓文物保护
工作,市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把历史文
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领导上、资金上都得到了
保证。
(二)科学、合理规划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
潮州市把文物保护工作列入全市整体规划中考虑,特别是
在旧城区改造工作中,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确保文物古迹免
遭破坏。对比我们东门的旧城改造,由于没有做好开发与文物
保护的整体规划,结果建设单位不顾文物部门的反对,把文物
价值较高、很有纪念意义的“省港大罢工工人接待站旧址”、
国共合作抗日时的“军事指挥部旧址”全部推平,以至这些文
物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商业楼,造成了不挽回的损
失。
(三)坚持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是解决文化遗产
保护资金的有效途径
潮州是一个地级市,财政收入十分有限,但是,为了维修
明代城墙,一次投入了2.4亿元;维修广济桥,又投入了7000多万元。同时,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的投入也不遗余力,去年,
潮州市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发动民间捐资出力,短短几天
时间,民间捐款就达3000多万元。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 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2006年7月 )
范文三:文化考察报告
市场调查与分析Ⅱ
《西安文化考察报告》
目录
一. 任务书------------------------------------------------ 3
二. 考察时间安排----------------------------------------- 4
三. 报告书----------------------------------------------- 5
四. 问题思考--------------------------------------------- 20
任务书
1. 关于西安市及其周边历史文化的认识考察 ;
2. 关于当前市场上工业设计公司或大型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程序的认识考察 ;
3. 关于当前工业设计公司产品设计创意与传统元素的认识考察 ; 4. 关于工业产品设计风格与地域文化、历史传承关系的认识考察 ; 5. 关于当地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情况和设计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考察 ;
6. 关于当地工业设计与当地 、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考察 ;
7. 关于最新在产品设计、生产中被应用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认识考察 。
市场调查与分析时间安排
4月4日—4月7日,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前期准备; 4月8日—4月12日,外出认识市场调查阶段; 4月13日—4月15日,整理市场调查资料;
10月16日—10月18日,完善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书。
报告书
市场调查与分析时间: 2013年4月8日—4月12日
市场调查与分析地点: 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乾陵,永泰公主墓,法门寺,
西安古城墙,秦陵地宫,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大明宫,碑林博物馆。
市场调查与分析人: 艺术学院吴文强
市场调查与分析目的: 通过对文明古都西安的专业考察,使同学们能够进一步
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发展情况以及传统设计理念,以及这些特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同学们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全面认识。丰富了同学们对产品市场的认识、传统设计元素与地域文化的联系,也将会极大地提高同学们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开阔同学们的视野,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市场调查与分析方法: 实地考察、记录、拍照、查阅历史文献、新闻网页等相
关资料。
市场调查与分析内容: 本次考察主要是关于西安及周边当地历史文化和地域文
化的特色,主要研究了碑林博物馆精美的碑首雕刻,思考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雁塔
陕西历史博物馆
乾陵
碑林博物馆
博物馆现陈列展出从汉朝到清朝的历代碑石、墓志千余块。其中唐代的《石台孝经》是唐玄宗李隆基亲笔书写,《开成石经》则刊刻儒家十二经114石共65万多字,《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则是基督教早期在中国传播的见证。有许多碑亭,亭子里都是巨型珍贵石碑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陈列着汉唐艺术精品七十余件,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部分。[5]
陵墓石刻中的精品有东汉双兽,其造型综合了狮、虎的特点,形象威武、活跃,动作矫健敏捷,以其造型完美、手法熟练。汉代石刻的雄劲、简练,唐代石刻的精美、圆润。北魏造像的弥勒,着通肩式袈裟,
这些石刻丰满圆润,肌肉匀称,衣褶以条棱表现,具有较多的域外艺术风格。唐高祖李渊献陵的石犀重达十吨,全身用几条粗壮的线条勾勒出犀的特点,整体比例准确,形象生动逼真。石棺、蹲狮、石虎、石羊、卧牛、走狮等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隋唐陵墓石刻写实传神的特点[5]。
11
碑的价值
首先,石碑记述了历史。自从石碑具有了记事记人的功用后,它不再局限于寺庙内专门记载修庙经过的碑记,而成为广泛范围内记事的一种形式了。第二,石碑留下了历代书法家的真迹。古代书法艺术既讲求创新,又讲求继承,各代著名书法家多在继承前人书法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从而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和流派,形成了我国灿烂的书法艺术。第三,石碑还记录了历代的石雕艺术。石碑的碑头、碑身、碑座都有石雕作装饰,这些雕刻多表现了各个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成为我们研究雕刻艺术发展的绝好资料。
碑的造型
碑首:见得最多的正是《营造法式》所规定的“赑屃盘龙”形式,只是碑首上是否为六条盘龙则要看碑身的厚薄而定,也有碑首做成屋顶的形式,顶上是四面坡攒尖顶,由四条角兽组成四条屋脊。碑身:碑身是刻写碑文的地方,所以它占了 12
石碑的主要部分,前后左右四个面平整光洁,很少雕饰。有的石碑为了求得华丽的效果稍加雕饰,形成一种在文字外围有一周圈边饰的效果。
碑座:拼音:bìxì1.亦作"赑屃"。一冲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
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
不能随便行走。霸
下和龟十分相似,
但细看却有差异,
霸下有一排牙齿,
而龟类却没有,霸
下和龟类在背甲上
甲片的数目和形状
也有差异。霸下又
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袁可立墓碑》:"碑高八尺,上蛟螭,下赑屃,高约丈余,尚称体制。" 13
1、《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
此碑是寺内现存最早的石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年),碑文记录了恒州刺史、鄂国公等奉皇帝之命,劝导奖励恒州境内的庶民百姓一万余人共同扩建龙藏寺的经过。
碑为青石质,首身一石,碑首正面额题阴刻楷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3行15字。外围雕刻六龙相交,左、右侧各三龙首并列向下,头外尾内两两相背,长角突起,双目圆瞪,高鼻阔嘴,上唇尖长向外翻卷,探出碑身,下颌较短,一排坚固整齐的牙齿咬紧碑侧上檐。这样既形成了碑首的外檐,又使龙首呈现出立体效果。龙的躯体强健有力,拱身攀附缠绕,形成半圆,其间富于变化,妙趣横生。龙生四肢,修长有力,状如鹤脚,肌肉凸起,爪甲锋利。右侧龙的两前腿一上一下,左腿直立,右腿翘起,顺势搭于蜿蜒缠绕的龙体之上,两条后腿位于额题左侧,左腿直立,细长的龙尾缠绕其上,右腿翘起搭于躯体之上,与前肢的右腿在碑首顶部正中接合。左侧龙的造型与右侧龙基本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在龙体纹饰刻画上,于颈部双阴线内雕一圈连珠纹,再刻网纹一周,除龙的须发与四肢间为卷毛纹饰外,余皆刻鱼鳞纹,鳞片清晰整齐,遍布全身。在雕刻技法上,采用了线刻、浮雕、剔地和圆雕相结合的手法,侧重筋骨的刻画,抓住龙舞动举肢的瞬间动态,使其跃然碑上,然后再将龙的眼、嘴、鼻、耳、爪、毛发等进行提炼和艺术加工,颇具神韵和写实性,立体感极强。环视碑首,一股生动活跃的气势和浑厚的力量扑面而来,加之华美的雕饰,使人顿生富丽神秘之感。
14
2、《敕赐阁记》碑
此碑刻立于宋崇宁年间,为青石质,首身一体,现仅存上半部。碑文有残缺,主要记述了宋徽宗敕赐隆兴寺大悲阁为“天宁观音阁”的经过。
碑首龙的雕刻延续了隋唐以来龙体缠绕的造型模式,只是首、尾、肢、爪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龙的数量也由三对六条变为两对四条。由于在碑的同一位置和同等的面积内由原来的三龙改为二龙,因此龙的各部位相对增大,变化最突出的是颌部,上颌夸张加长,
15
下颌相对较短,依旧口衔碑两侧上檐。在颌部加长的同时,嘴也相对加宽,一对獠牙由阔嘴两侧露出,紧勾上颌,双目炯炯,眉宇紧蹙,鼻翼歙张,鼻毛似双剑向外伸出,加之竖立的毛发、尖锐的双角,把龙凶猛而又慎定的神态表现得恰到好处。龙身遍布鱼鳞纹,背部突出的人字形脊骨雕刻得深邃有力。肢体造型除臀部向外,余均略同隋碑。其内侧后肢以圭形额题为中心对称上举,爪捧火焰宝珠,里侧前肢不再显示,其它部分则刻工较粗,爪甲尖长。龙尾不再卷于后腿,而是顺额题两侧下垂,绕至两腿之间(图二)。总之,此宋代碑额雕龙的整体感很强,但却无隋龙的神韵。
3、《圣主长明灯记》碑
刻立于元延五年(1318年),是使臣阿剌不花奉旨赐龙兴寺长明灯钱记之碑。碑首依然是四龙相交缠绕,龙体粗壮,造型简洁。面部由宋时的扁长变为略呈方形,口微闭,獠牙外呲,上颌长而向上翻卷,下颌较短,口衔碑侧上檐。须发浓密,向后自然弯曲,因采用减地法刻出数条凸凹不平、疏密有致的线条,越发显得柔顺飘逸。龙的前肢没有显示,内侧后肢对称上举,捧托阴阳鱼纹形宝珠,外侧后肢分置圭形额题两侧,粗肥的龙尾缠绕其上。整个碑首龙纹的雕 16
刻主要侧重表现其形,其与宋碑不同之处是由原来的龙爪捧托火焰宝珠衍变为阴阳相对的双鱼图纹,由此可见当时道教思想已经融入到佛教文化之中,其文化内涵象征着从死到生的阴阳转化,是元代佛、道两教相互融合的具体体现。
4、《重修井亭碑记》
明隆庆五年(1571年)刻立。碑首四龙相交,与前代相比,五官的雕刻凸凹程度明显增强,脸又变长,双目如珠直视前方,鼻头作如意状,口微闭,颌长翻卷,獠牙外呲,紧勾双颌。头生向上直立的双角,中间有两根弯曲向上的凸线,以示毛发,因无其它毛发和装饰,越发显得僵硬,毫无飘拂之感。背有凸脊,凸脊与龙体表面多饰云纹,其余部位雕刻鱼鳞纹。尾部较粗,并由宋、元时尾部不缠绕于腿又变回盘卷在一条腿上,但是前腿而不再是后腿。肢体造型与宋元时有明显的不同,外侧前肢屈踏于碑前侧边沿,内侧后肢以笏形额题为中心对称弯曲,捧托宝珠。通观整体龙纹的形象,在力度与气势上均显不足,加之过多地使用云纹,使龙的外貌特征与早期的相比大为逊色。
5、《大隆兴寺香火地碑记》
此碑刻立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碑首近似方形,四条盘龙相交,一改隋、宋、元、明时的表现形式,龙不再口衔碑侧边沿,而是两条龙头相对昂首于额题上端,身体的前半部分随着龙头的摆动呈“S”形,后半部躯体则沿碑首两侧边向上攀卷,于龙头之上相交缠绕。内侧前肢对称上举,捧托火焰宝珠,外侧前肢交待得不清晰,似踏于底部边角处。后肢不显示。龙尾缠卷在龙体之 17
上,其中一尾端雕刻成叶状纹。龙长须张嘴,口吐长舌,獠牙短小呈三角状,眼睛直视前方。如意云纹式的鼻子呈瘤状隆起,纤细的毛发向上飘动。颈部较细,身躯相对较粗,背部的凸脊雕刻成锯齿状。与早期碑首雕刻的龙相比,此碑的龙在神态上已无气势可寻,在外形上更趋于装饰性和形式化,随意性较强,不做细部处理,筋骨不再明显,形象不再生动,更无力量可言。
通过比较以上几通碑的碑首龙纹雕刻,可以看出,在外形上,时代越早,碑首抹角越明显,弧度越大,且龙头超出碑身外探;时代越晚,碑首抹角弧度越小,几乎呈方形,龙头与碑身齐。在雕刻上,早期的写实性强,对龙的每一个部位都进行细部处理,尤其是双目传神,獠牙尖锐,鼻细长突出,爪甲锋利,身体比例匀称,骨肉得当,尾部纤细,身尾缠绕有序,灵动性强;晚期的龙则鼻头较大,眼睛无神,躯体浑圆,肢体弯曲无力,尾部粗若羊尾,龙体缠绕无序可寻。在装饰上,早期主要以鱼鳞纹为主,晚期的出现云纹、叶纹。另外,唐以前的碑首龙纹基本上是雕刻六条,而晚期的碑则多雕四条龙(御碑除外)。 通过分析碑首龙纹的雕刻艺术和变化规律,还可以折射出一些其它的历史信息。如宋《赐阁记》碑刻于崇宁年间(1102~1106年),这段时间正是宋徽宗的宠臣蔡京及其党羽把持朝政之时,他们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天怨人怒,因而经工匠之手雕出的龙也呈现出凶神恶煞般的模样。在元朝忽必烈巩固政权后,刚开始接受的是佛教,并设帝师为佛教首领,使道教原有的崇高地位逐渐被佛教取代,因此两教形成矛盾,经常发生佛道冲突。自成宗即位(1295年)始,道教也开始实行政府控制,设立专门机构,由政府任命道官, 18
使两教化干戈为玉帛,平等相处。在佛教寺院的碑刻上出现阴阳鱼也正彰显了这一点。
19
问题思考
西安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中国有文化四色(京派文化、海派文化、特区文化、西安文化),典型的中国文化在西安,未来发展的生命力和希望也在西安。西安文化应该彰显“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身份和地位。从另一角度讲,要全面了解中国文化,没有、不关注、不研究西安文化是不可能做到的。西安作为国家确定的三个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应该有做大中华文化引领者的决心和信心。作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古都,西安是中国文化之根,应该用先进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国学之都、历史博物馆之都,成就西安文化在全球华人中的历史感、厚重感、亲切感、荣耀感、归属感。
西安是中国周文化发源地,是中国文化地理中心,理应有与之相应的文化辐射力度和核心作用。以儒家学说为精华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在历史上的长安长期占统治地位,西安应该以此为根点大力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利用西北地区的极富余地的空间和广袤资源,以民族文化之根、中国文化之精典的力量吸引整个民族文化西迁和经济重心西移,造就西安文化的第四次崛起(前三次分别在商周、秦汉、隋唐)。
汉唐文化之所以在一千多年历史中不断发展壮大、经久不衰、影响遍及全球,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观念的创新、开放的气魄。西安文化在秦汉和隋唐等时期的开放传统,应该在新一轮的文化建设热潮中更好的发扬,使西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制造者、坚定传承者和勇敢创新者。在管理西安文化中更应该拿出世界眼光和开阔胸襟,以更开放的心态和魅力,更加大胆、更加有创造力地 20
市场调查与分析Ⅱ
开放,使后来者居上,超过沿海地区,成为全国文化发展的新窗口和典范。文化是最讲究创新的领域,应该在开放力度和创新的高度上有新突破,要着眼于走向世界,着眼于赶超文化发达地区,不仅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更要引进人才。应该把图谋长远的事情做响,比如建设中国博物馆之都,开展世界文化交流;建设中国创意之城,发展中国出版数字化示范基地;建设大中华文化创新基地等。应该以西安文化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动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发展动力,使西安文化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源,做“创新文化发动机”。
参考文献:
[1]西安事变资料选辑 .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等合编
[2]燕民主编.中国旅行宝典,陕西 蓝天出版社
[3]乾陵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4]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 .文物出版社
[5]和红星主编.古都西安 特色城市.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1
范文四:文化考察报告
文化考察报告
企业精魂——核心文化价值
我院每年四月份举行的特色活动——文化考察活动结束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其他实际情况,我选择了留在理工周边,考察企业文化。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我们这次的目的地选在了久负盛名的巴陵石化。虽然仅仅是中石化旗下的一个子公司,但是其实力与底蕴,着实震撼着生活在象牙塔的我们。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一个企业的兴起,重要的是机遇;一个企业的发展,重要的是管理;而一个企业的百年生存,依靠的是企业文化。
一、底蕴积累
1969年,巴陵石化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三四八工程队在云溪区建立,克服重重困难,逐渐扎根,在企业创业阶段,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便滋润着这片土地,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技术落后、人员冗杂等原因,企业濒临破产。困难重重之下,巴陵石化人依然顽强地挺了过来,坚毅不拔,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生存了下来,在接受了新鲜文化的熏陶之后,巴陵人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今,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巴陵石化脱颖而出,成为湘楚热土上的翘楚。
长江扬帆济沧海,洞庭挥棹竞风流,如今的巴陵石化,有着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在企业精魂的指引下,巴陵石化这架大车,雄浑有力,愈走愈远。
二、文化体系
(一)核心理念
在巴陵石化提供给我们的企业文化手册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建设世界一流非乙烯精细化工企业。这是巴陵石化的雄心,也是众多巴陵石化人的一份愿景,更是支持这个庞大文化体系的核心。在其之上,衍生出了人才战略等众多企业战略,衍生出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的行为准则,衍生出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以及强企报国、履责惠民的核心价值观。这种种,如同血脉,是每个石化人骄傲的资本。
(二)理念强企
在巴陵石化的核心文化之下,有基本理念和专业理念两大方面,标量着每个人的行事作为。小到做事,大到做人,巴陵石化的企业文化渗透在每个人的观念中。这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泛泛之谈,而是确确实实的影响着生活工作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如同邓正红教授的授课,如同热情招待我们的胡老师,虽然我们仅仅是一个20人组的小团体,但却严谨认真地对待这“一件小事”。这是一种积淀,让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五百强企业的我们着实着迷。
三、管中窥豹
初入眼帘的巴陵石化是整洁的,绿色的,还有种淡淡的威严,员工统一着装,一切井然有序,这就是巴陵石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中午在食堂吃饭,每个人都
很自觉地拿着餐具排队打饭,吃完后也会把餐具放在指定回收处,没有拥挤喧哗,没有那些在大学食堂常见的不文明现象,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蕴实力吧,潜移默化,却效果显著。下午参观了电视台和报纸,作为企业的“嘴巴”,这两个组织相辅相成,成为石化人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第二天参观石化的环氧树脂事业部和合成橡胶事业部,在进入生产工厂之前,进行了细致的女权培训,并且配发了安全帽 ,虽然仅仅是在工厂外围参观,没能进入车间,但是这细致的安全工作,也能看出巴陵石化对安全的重视。
在参观工厂之余,我们一行人还进入了巴陵石化的新老社区,老社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电影院、学校、体育场、游泳馆等等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而这些设施甚至在城市里都是新鲜品;新社区建设之美令人咂舌,也让人在感叹巴陵石化经济实力庞大的同时,对其人文关怀也赞不绝口了。细节决定成败,要想让员工无负担全身心投入企业建设,企业要尽可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巴陵石化确实尽善尽美了。
管中窥豹,巴陵石化无愧湖南“龙头企业”的名号了。
四、个人感悟
短短两天的行程,让我对巴陵石化的企业文化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也让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我心中重新定义。“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文化,其效益不仅仅体现在现在,长远利益更是无穷。巴陵石化企业文化不仅仅涉及企业,对员工自身更是要求严格,对员工的人格塑造,会极大地提高其自身素质,可以更好的融入集体,从而提高机体的整体水平。每一年新鲜血液的融入,都会由老带新,将这份文化代代传承,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巴陵石化的崛起,不仅仅是把握住新机遇,客服老困难,更是一种量变产生的质变,厚积而薄发,巴陵石化必将走的更远。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在这短短的两天之中便略有感悟了。
范文五:文化考察报告
皖南村落宗教信仰文化考察报告
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封建时代统治者们把宗教信仰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控制人们的思想,宣扬今世行善积德忍耐受苦是为了来生享福,为劳苦大众虚构一个幸福安乐的来世生活,从而达到平息民怒、稳定统治的作用。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规定人人信仰自由,前提条件是不违法,人们的权利大大得到保护而且选择也变得多样化,此时的宗教信仰也只是单纯的一种无关乎政治的一种生活信念。在古代,我们大陆上只有道教(本土诞生)、佛教(印度传过来的)算是比较官方的,当然在明清时,外国传教士(基督教信徒)到中国来传教建立教堂,这是外国列强对我国实行的文化侵略政策。传教士也担当着向他们本国领导者传递消息的作用,同时在朝廷与侵略我们国家的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也提到当时的我国政府要为他国在我们国土上建立教堂,甚至保护其安全。当时普通老百姓对基督教的态度想来也没什么好印象,基督教是舶来品,甚至是当时外国奴役我们思想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督教在人们心中已慢慢与“侵略”二字脱节,它只是作为人们信仰中的很普通的一种。总之,在我国宗教信仰呈现多样化,但佛教依然是在我国人们群众依然是较受欢迎的,我的家乡就是一个例子。
我家位于皖南平原地区,处于长江下游支流的支流河边。所属市区为宣城市,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与江浙两省接壤,东连天目山,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山,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认真清算一下家乡有一个宗教节日——观音会。一般在农历二月十九日,据说是观音菩萨的生日诞辰,在我们这,由一户人家设观音位,摆放祭品,例如苹果、糖果、花生、糕点、金枣、香蕉等。在十八晚上到十九中午时间段可以向菩萨像叩拜祈福许愿。每家出份子钱大概40~50元不等,在十八晚上由主办观音会的那户人家挨家挨户去收份子钱,顺便召集几个手脚麻利的妇女当天去帮忙以及把大厨的事敲定。十九一大早,到街上去采购食材,素菜为主,当然也有荤菜。包括三餐,早上素面一碗,搭配些咸菜和萝卜干,中午是真正的素斋,有清炒豆芽、水煮豆腐,芹菜芹芽,豆茎,粉丝白菜汤,清炒菠菜,豆腐干炒辣椒,一家的女眷都可以去,男性不可以去的,午饭过后,就会把观音菩萨送走,即一群人把观音像埋起来。晚上的一顿饭可以称作全村人的集体聚餐了,出份子的全家人都可以去吃的,这时候就不止是素斋了,就像正常的宴席一样。 观音会轮流由信奉佛教一户主办,以前是很热闹的,但近几年已经没人去凑趣了。我猜测原因应该有外出打工和搬迁人员的增多,我们这个小村名为凉亭,只有二十几户,现今嫁娶安定后数数也只是二十户左右,人数的减少与替换,少了那份亲切感。还有就是我们这代人——80后、90后是受父母的影响,很多在上学过程中慢慢的偏离宗教,转向无神论,不支持这种活动或是说服父母不去。例如我家原先信奉的是佛教,后来又跟随奶奶信奉基督教,我参加过镇教堂举办的圣诞节还有圣果吃,即花生。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转向科学。
其实观音菩萨是中国民间最普遍、最广泛的信仰,佛教中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经典就很多,按照佛教的说法,观世音菩萨是一位救苦救难的大菩萨。追溯历史,大约在两晋之际观音菩萨的信仰已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到了南北朝,由于频繁的战乱,社会动荡等原因使宣称能在现世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信仰日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表现为相关书籍《观音经》得到广泛传播。由于有关观音菩萨的神话传说符合当时民众要求摆脱苦难、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而且以慈悲济渡
为本源的传说使大家感到一种亲切感,所以观音信仰在民间发展迅速。据我实践调查,受到封建迷信的影响很多老年人希望以自己的虔诚,为子孙后代祈福或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我们村老爷爷奶奶级别的人几乎都信奉佛教,而且如果其子女或是孙儿们有了什么身体不舒服的,他们更倾向对观音菩萨许愿,希望菩萨保佑儿孙的健康。他们还告诉我去过几次九华山,时间基本上在二月、五月或是七月,去之前好几天他们会吃素,甚至在家把准备好的香钱放在盆中,用刷子洗干净,出发当天要带上香烛,为了祈求平安幸福,在进香路上,即使遇到熟识的人也不可以说话,只有在进香完毕后大家再互致问候,要问为什么我也问不清楚原因,反正这是规矩,从我们这到九华山要三四个小时的车程。九华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我们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天目山)之一。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是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所有的寺院与普通得到皖南民居几乎没有什么分别,但肯定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我访问了本村以及邻村的近三十四户中年家庭(即当家父母年龄为中年),其中二十二户人家明确表示信奉佛教,问及原因大都是从小受父母影响或是我们当地的习俗。有一部分人相信信仰宗教或是信神可以治疗疾病,大部分的信教群众,均是一些中老年人,且身体患有某些疾病。一位大妈告诉我她以前生一场很严重的病,连医生都看不好于是四处求佛,看菩萨几年后病好了,所以她特别信菩萨。九户人家表示没有什么信仰,是因为子女上高中或大学,子女们主张家里不信这些只信科学。有一伯伯说的话说的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居家过日子靠的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所以我不信那些。三户人家信基督教,至于原因好像他们也不大说得出来。关于基督教,在我们小镇上有一个公共教堂。在我小时候,曾多次跟随奶奶去做过礼拜,即信徒教众聚在一起,听神父讲圣经故事,以及学习唱教会的歌。做礼拜的时间是固定的,每个星期的星期天上午,有时一些信徒自发的讲自己亲历或身边人的有关耶稣有灵的故事。我记得还有一个类似仪式式的程序,全体成员站起来,双手握在一起,真心诚意的念叨“阿门,圣父!圣子!圣灵!”教堂里有一个类似信箱的东西,你可以把钱放里面,没人监督你到了捐了没有,也没人看你捐了多少,一切随你意。五六年前,教堂依靠那些善款重新修建过一次因为伴随着近年小镇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越来越多人寻求从宗教中得到精神的寄托。因而宗教活动场所例如教堂、土地庙得到新建或扩建,宗教的传播也越来越多渗透到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不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亦或是其他,对人们的身心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益处。甚至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也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例如佛教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教导人行善,基督教隐形规定教徒的心要诚,不要吸烟和赌博,信奉基督教有二十年之久的奶奶具有三十几年的烟龄为了潜心信耶稣,烟也慢慢的戒掉了。奶奶每晚睡之前都要做祷告,只见她双腿跪坐在床上,双手紧握在一起,眼睛闭起来,低下头嘴中念念有词。据了解信奉基督教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对其宗教仪式尤其看重,对着上帝耶稣祈祷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菩萨上帝都是人们自己缔造出来的,很多的老百姓不能解释许多生理或自然的现象,只能用鬼神来自圆其说。在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找到解决办法时,在人们面对贫穷困顿的生活时,找到一种精神寄托。然而随着进城打工人数的增多以及时间的增长,村民们并不像以前那么
虔诚热衷了,我们村以及附近村的观音会、土地会都不在承办了,没有时间也不再只寄望于菩萨或上帝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可是家长们去九华山给孩子买昂贵的玉佛、手镯等饰品的行为似乎昭示着他们依然坚信,选择让菩萨守护孩子。我想乡民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信奉神明们,从祈求侧重物质生活的改变到祈祷平安。总之,皖南部分村落的信仰变化情况鲜明,以二元化为主,即佛教与基督教,且信奉的人员数量以中老年为主,年轻人学生较少。在这片佛山——九华山辐射的地区里,信仰文化以不同的形式不断地更新着。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历史考察报告范文_历史文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