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寒可不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了!中医理论中,“寒”属于八纲辨证之一,包括内寒和外寒两种。
内寒是机体阳气不足,脾肾阳虚,功能衰退形成的类似外寒症候的邪气,又称“虚寒”。主要症状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呕吐腹泻,倦怠喜卧等。
外寒主要发生在冬季,冬季天气寒冷,寒邪侵入体内,会损伤阳气,使脉络收紧,阻滞人体的气血活动。
外寒与内寒虽有区别,但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黄帝内经》有云:“阳虚则外寒。”阳虚之人,容易感受外寒;而外寒侵入机体,积久不散,又常损伤人体的阳气,导致内寒的产生。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由此可知,艾叶本就有驱寒的药理作用。艾灸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将艾叶的药理作用加强,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达到更好的保健和调理身体的作用。
调理内寒的艾灸穴位
1、足三里配脾俞、气海、肾俞,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应用广泛,为全身强壮要穴,有理脾胃、调气血、补虚乏、泻胃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