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9月底,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随后出任北洋通商大臣,自此每年立春之后,他便从保定移往天津理政,至冬季封河再回保定。李鸿章在天津生活30年,可以说,没有李鸿章,就没有清末天津的开放与繁华。 李鸿章(1823—1901),本名辛铜,字渐甫,号少筌,安徽合肥人。早年投奔湘军统帅、恩师曾国藩幕府,镇压太平天国,跃升为清末军政界一颗新星,后创立淮军,占据上海,开设“炸弹三局”,为挽救大清风雨飘摇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李鸿章评价自己“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四个人:恭亲王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李鸿章做官做到了极点——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权力相当于首席阁揆,连外交事务都由他办理。 这也让李鸿章能够有足够的权力来经营天津,他在天津办教育、设工厂、筑炮台,他领导的洋务运动左右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天津正是他干事立业的根据地、大本营。 出任直隶总督后,李鸿章调淮军周传盛等人到大沽、北塘、天津、通州等处考察地理形势,选点修筑海防炮台及纵深防御设施。历时四年,建成了中西合璧的庞大海防防御体系——大沽口炮台,有效控制了海岸防御系统,护佑京津平安二十五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