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始终与盛唐的国家命运及其人物事件纠结在一起,如果单凭乐舞本身,它是难以穿透历史这么久远,后人真正忘不了的是《霓裳》背后的那段历史和情节。
五代王建墓浮雕击齐鼓乐伎
唐代是古代乐舞最丰富的一个时期,诗人白居易的诗写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在唐代数不清的乐舞作品中, 《霓裳羽衣》始终居于榜首。唐代后, 《霓裳羽衣》流传影响不断,即使在现当代中国的舞台上,以《霓裳羽衣》为名的音乐舞蹈作品仍然时有出现。 《霓裳羽衣》能够成为盛唐乐舞的代表作,这是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乐舞交流分不开的, 《霓裳羽衣》是“胡乐”与“华乐”的合璧。 《霓裳羽衣》流传影响久远,其原因又是多方面的,除了“胡乐”与“华乐”相结合而产生的演艺效果及影响外,这部乐舞所表现的艺术境界,以及乐舞最终凝结的历史内涵,是促使它穿越时空,让后人铭记的内在原因。
创作与表演
《霓裳羽衣》于开元年间创作,它的始作俑者是唐明皇李隆基。 《霓裳羽衣》在正史、别史、杂录、诗词中皆有记载。综合历史材料来看, 《霓裳羽衣》是西凉节度使进献的《婆罗门曲》与本土道教乐曲相结合的作品。在一些诗歌和注解中,还提到因唐明皇登望一座叫女几山的仙山,发愿求仙,回来后遂命名乐舞为《霓裳羽衣》 。天宝四年在册封杨贵妃的仪式上,演奏了《霓裳羽衣》 ,而后杨贵妃舞《霓裳》被时人誉为“可掩前古”之不可超越,从此, 《霓裳羽衣》便声誉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