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为人生至乐。其实也不尽然,金榜题名姑不置论,旧时洞房之夜,就不是所有人都能乐起来的:把两个无辜的少男少女生硬地捏合,有何感情?无情怎生爱?若两人“不对眼”则会成悲剧。我有一表叔,拜了天地,入了洞房,挑开盖头,才知道娶来的新娘和当初相亲时所见的不是一个人。媒人掉了包,且“货物出门,概不退换”。这碗沙子饭消受不起,他顿时万念俱灰,没等喜宴完事,就跑进后院小南屋自缢,幸亏发现得早,稍晚一会儿就“垂手荡秋千”了。喜宴将变丧席。
传统婚礼
婚姻关乎一个人的命运,古代极重视。据《礼记》记载,古人看重的是传宗接代,以事宗庙。2000多年来,这套仪式虽有变化,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本精神”没变。清代《会典》对婚礼规定与古亦无大异。后来扬弃封建糟粕,“文明结婚”或曰“新式婚礼”出现。不过这套婚仪只流行于济南上层社会的开明家庭,民间不买账,仍是照旧方抓药,按繁文缛节的老谱办喜事。
媒婆撮合
当男女成年,十八九岁时,由亲友执柯或媒婆撮合。两家既允,则双方家长带着孩子去某处见上一面,谓之“相亲”。家长谈话,俩孩子却不可交一语。如果以为门当户对可以般配,而后互送“门户帖”,上书姓名、籍贯(如果外地人三代之内迁济,须言明“落籍”或“寄籍”,是“宦游”抑或“从商”来此,都应写清)、三代简历等。尽管已到20世纪20年代了,封建的门户观念还是很重。有功名的还要炫耀一下“前清光绪××科举人”……待两家访询属实后,再过“八字帖”:各写男女生辰八字,找星命家推勘。当年,济南大观园后门有十几家算命铺,其中“云中子”最擅“合婚选吉,六书论字”,卦金奇贵。济南不少世家遇有喜事,非请他云里雾里说上一会儿不可。待得到“天作之合”的精神支持后,男方要先下聘礼------------------------------------——金银首饰,翡翠珠花,不一而足。贫者起码要送银镯子一副。女方答以鞋帽衣料或文房四宝等。新式婚礼虽无下聘礼之规,但男方须在馆子里摆一桌“订婚宴”。迎娶前两个月,男方投“龙凤帖”,以言明结婚的具体日期。当离大喜日子十天前后,男方雇一长班(临时男仆),向亲友四处送“请帖”。鲁迅先生说:“这些含有阴险暗示的句子,使我不化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不十分高兴。”(见《朝花夕拾·狗·猫·鼠》)新式婚礼虽不撒帖,但要在报上登一结婚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