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这种现象两个因素缺一不可。一是得天下后没有及时从打天下的思想转变为治天下的思想,各种制度、政策没有及时调整或是调整过度,方向错误;二是二代君主在各方面缺乏开国君主的能力,控制不住局势。
我们举四个典型的王朝来证明这个观点,秦、晋、隋、明。虽然未必是二世而亡,但这四家在第二代都出现了严重问题。秦、隋是制度没有及时调整;晋、明是制度调整错误。四家共同的是二代君主某些方面的缺失。
首先是秦。秦始皇一统天下,靠的是严刑峻法的法家主张和长期实行对将士颇有激励作用的军功爵制。但是一旦天下太平,就需要转变思想。纯粹的严刑峻法让百姓没有喘息的余地。无数百姓被治以重罪,被邻里连坐,去造长城、造皇宫、造皇陵、戍边,多少人从此回不了家,所谓天下苦秦久矣。而六国贵族后裔失去了原有待遇,又没办法获得军功,断绝了上升渠道。秦始皇在世时,靠着自己的强制手腕,能够压住,而一旦秦二世即位,本身没有那个魄力,又被权臣操控,致使国家一塌糊涂。等到子婴杀赵高时已经无力回天了。
然后看晋,司马炎是个运气很好的皇帝,父祖两代给他把基业都打好了,自己顺利做了皇帝,顺利统一了天下。按理说延续曹魏的制度问题也不大,但是司马炎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夺曹魏天下,就是因为曹魏限制自家宗室,不予兵权。于是,司马炎大封同姓诸侯王,并且命他们掌兵。再加上二代皇帝司马衷是个著名的白痴皇帝,完全无法掌握局势,八王之乱由此爆发,致使五胡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