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望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祭侄文稿》也能来上海展出。
日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被出借参加东京国立博物馆举行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事件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质疑国宝赴日展出是否符合程序,并称向日本博物馆出借“天下第二行书”有点“大方过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就此采访了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凌利中,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副会长杜晓帆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消费合作社前总经理何春寰,试图从博物馆专业人士、文博专家及台北故宫前员工的视角解读此次风波。
“舆情好像不应该产生”
上观新闻: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价值是什么?
凌利中:中国书法史上流传着几大名帖,第一是《兰亭序》,第二是《祭侄文稿》。《兰亭序》传说为唐太宗陪葬于昭陵,《祭侄文稿》就成了第一位。
颜真卿最耳熟能详是楷书,他也是位行书大家。这件作品创作于1200多年前安史之乱后,颜真卿的哥哥和侄子被杀,他在悲愤交加下一气呵成。
上观新闻:该怎么看待这次《祭侄文稿》出借引发的争议?凌利中:从专业角度看,舆情好像不应该产生。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对辩证关系。在周全的保护下,我们还要讲合理利用。业界有一句话叫“纸寿千年,绢八百年”,其实寿命不止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