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老老师名言:「各有因緣莫羨人」。人生在世時,風光時犹如燈盞,空氣流動燈盞火苗偏左,偏右,非人力所用控。一張紙,一支筆,一段字,便寫出了《鹿鼎記》了不得。我閱讀《射雕英雄傳》後,腦海裡出現一個問題?為什麼金庸老师要寫這樣一部作品呢?1957年,他33歲。在香港身感處境犹如宋末時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他體會了香港作為殖民地,老百姓的內心有一種愛國情懷,激勵著他的胸膛。他筆下的宋朝比喻了清末政府的無能,他是一個有著崇高理想的人。往事不堪回首,世間在無笑傲,留下江湖,後備巨浪待等時——。
「寫做是什麼?」有人問。
我好驚訝,過後,我才晓得人家問的是你寫的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沒有名利場的文章是最乾淨的創作。這一年來,許多報紙上,電視上的人紛紛離開,金庸老师的離去「一個時代真的要闭幕了」。
時代變遷,滄海沧海,守住一份歸田是多麼偉大的工作。李敖說「才華賣进来時,他掙扎。」
如放在多年前,我一定不認可。做過山車的同伙都晓得,當你內心彭湃時,就是在山頂遊覽美景。但是沒有一個人認可你,是多麼悲痛的工作。自古怨婦「小奴家」,其實是指心境降低時,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積攢一個人的才華。夢叁老僧人一個「捨」字,很寶貴來。因為他這個捨字,是內心的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