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三国史的朋友们,在翻阅那长达300多年的东汉、三国历史时,会发现这样一个惊人的“巧合”:这一历史时期的人物,绝大部分人都是取的单名。除了极少数人不是单名,如特立独行的隐士如庞德公,和叫惯了乳名的如刘盆子,其它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几乎找不到名字为双字或多字的。
这种现象真的是巧合吗?还是有其他的原因?这个问题得从王莽改制说起。
话说西汉的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因为皇位搞到手上不是很光彩,就老想着粉饰一番,以确保他的统治地位和强调政权的合法性。于是王莽化身为“改革家”,大搞变革,强推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几乎无孔不入,这其中也自然少不了人名。
说到改名,就不得不提,在这一系列“托古改制”的改革中,王莽对“名”还特别的重视,他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对事物的名称进行改革。先是把中央各级的官名给改了,以表示改朝换代了,紧接着是大改地名。不过改得也没有一个固定章程,很多东西今天改新的了,明天又改回来,朝令夕改的弄得人不知所措,十分混乱。更过分的是,将“匈奴”改成“降奴”,“单于”改成“服于”,还因此引发了民族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