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其中,晋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浙江书局重刊华亭张氏原本(简称“王弼本”);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甲、乙本(简称“帛书本”);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老子》甲、乙、丙三组竹简本(简称“竹简本”),是三个最重要的版本。
一、“王弼本”是什么
魏王弼《道德经》注本,或称王弼注本、王本,与河上本同为最流传的古本,学者通用。诸刊本、道藏本通称王弼本或王本。王弼(226—246),长于玄言,魏晋玄学家。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正史中,大将军曹爽擅权,王弼补台郎。正始十年(249),曹爽被杀,王弼受案件牵连丢职,同年秋天,遭疠疾亡,年仅二十四岁。好《老子》,著有《周易》、《周易略例》、《老子道德经注》、《老子微旨例略》。王弼注纯义理,乃古注中上乘,为学者所首推,或谓其能得《老子》神髓,为老子学的正宗,或谓其老学透宗造极,为后来者树立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