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这是清末时候流传的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诗里的食品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年糕”。在中国,年糕是一种节日美食,人们通常在春节来临之际食用,它寓意着一年比一年好,表达人们新年新希望的美好愿望,而“年糕”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春秋末年,吴国伍子胥与孙武一起辅佐阖闾,伍子胥在军事上颇有才华,在他和孙武的共同效力下,吴国攻楚灭郢,他二人也因此深受阖闾的信任,伍子胥更是受封大夫,参赞国事。但是,在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夫差专横跋扈,坚持完出兵攻打齐国,北上争霸,对伍子胥数次进谏提出的“联齐抗越”置之不理。万般无奈之下,夫差只得领兵攻打齐国,并不出意外获胜。消息传回吴国时,举国欢喜,可此时伍子胥却是满腹愁绪,他明白自己曾经苦谏劝阻已惹吴王不满,此时又立下大功,将来必遭杀身之祸,于是便叮嘱心腹说:“日后我遭祸而死后,如果国家有难,百姓无粮可食时,可到象门城下掘地三尺,定能挖到可食之物。”归国后,过了不久,伍子胥果然被害。在伍子胥死后不久越国袭击吴国,重军围困吴城,城内军民面临断粮危机,这时伍子胥的心腹们想起伍子胥生前的叮嘱,于是赶紧到象门,象门地下三尺下,埋藏着许多用熟糯米压成的“城砖”,在危机的时刻,吴国军民靠这些“城砖”度过了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