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古城墙历史悠久,宏伟壮观,是我国重要的历史珍宝。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北京城的外城墙有许多在战争中被毁,内城墙在列强入侵时也被摧毁了许多。但所幸,北京内城的城墙仍有许多在战火中得以幸存。
1949年时,解放军将北平层层包围,但我军却迟迟没有下达进攻命令。而是派人与建筑学专家梁思成秘密接触,向他咨询北京城内有哪些珍贵的古迹,并让梁思成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希望能够借此对北京城进行定点打击,以减少这座古城的损失,但若是战火一开,损失仍旧是不可避免的。万幸傅作义将军最终带领部队起义,使北京城这座珍贵的古城免受战火的摧残。然而令世人没有想到的是,北京的古城墙熬过了战火,却在和平建设时期遭到拆除。
关于北京城内的古城墙拆除,说法众多。有媒体说古城墙拆除的目的是为了建设工业,发展经济。其实早在五十年代,梁思成就已经拿出了他的方案,提出要保护北京城内的古城墙,但他的方案遭到了国家的否决。
那么,为什么梁思成提出的保护古城墙的方案被否决了呢?从后世来看,梁思成的提议是超前的,是正确的。但我们对待历史应当客观公正,严谨的进行分析。当时并非所有人都支持保留古城墙,比如郭沫若就认为应当拆除古城墙。
当时梁思成的观点是保护古城墙,他一开始就不同意将行政中心定在内城,后来确定之后,梁思成退而求其次,希望保留古城墙。梁思成是建筑学的专家,他对于北京的古城墙是怀有浓厚的感情的,在他看来,这些不仅仅是破旧的城墙,它们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沉淀,是北京一路风雨走过来的象征。而且梁思成认为,古城墙的保护与北京建设并不冲突,以前有古城墙人民照样可以生活,现在保留下来也不会影响。
但郭沫若却认为古城墙只是一座城墙,说到底它也只是旧时代的产物,是封建时代的遗留,拆除它是决心跨入新时代的表现。更何况当时已经决定定都北京,且行政中心定在内城,古城墙若不拆除将会影响到交通。
听到郭沫若的话,林徽因非常气愤,郁郁寡欢,最终竟因此生了大病。梁思成与林徽因奔走相告,拜访了许多官员和名家,希望能够保留下来北京的古城墙。但郭沫若一直坚决持反对态度,支持拆除古城墙,最终政府采纳了郭沫若的建议。
古城墙拆除之后,梁思成和林徽因等人悲痛万分,他们说后代一定会因此后悔的,没想到他们的说法竟一语成畿。如今无数人因为古城墙被拆除而遗憾不已,政府甚至重新仿建古城墙,但终究不是真正的历史瑰宝了。
我们如今来看,郭沫若似乎有些不通人情,甚至愚蠢偏执,但实际上,他的观点也有道理。梁思成的愿望当然是美好的,但他的方案却无法实施。在定都北京之后,北京内城涌入大量人口,内城居民多达四十万人,而这四十万人的生活起居都需要交通。
古城墙不拆除,北京内城与外城的交通将受到严重阻碍,别说发展工业了,就连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很难进行下去。因此拆除古城墙也是不得已的措施,是当时时代的必然。
只是不管如何,北京城那些拥有厚重历史底蕴的古城墙仍旧是消失在历史当中了。作为后代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惋惜与遗憾。